繁体版
首页要闻 / 正文

陈子迁:旅客不论消费多少都是香港的贵客

香港的繁荣离不开其自由开放的精神,开放包容是香港旅游业的基石,亦塑造了这座城市的多元文化。然而,近年来,有些旅客以“特种兵”方式来港旅游,晚上不入住酒店,改为在快餐店内休息。当然,这种行为我们不鼓励,但亦不能因此而不欢迎他们来港旅游。

文|陈子迁

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一直以来以其独特的文化、繁华的都市景观和多元的旅游资源,吸引世界各地的旅客。不过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面临挑战,部分人对不同消费模式的旅客持保留态度,甚至出现“拣客”的现象。这种思维不仅不利香港旅游业长远发展,更与香港开放包容的核心价值背道而驰。要真正推动“无处不旅游”的愿景,香港必须坚持开放态度,完善旅游配套,并以创新思维发掘特色旅游资源,不论旅客消费多与少,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对他们的欢迎。

香港的繁荣离不开其自由开放的精神,开放包容是香港旅游业的基石,亦塑造了这座城市的多元文化。然而,近年来,有些旅客以“特种兵”方式来港旅游,晚上不入住酒店,改为在快餐店内休息。当然,这种行为我们不鼓励,但亦不能因此而不欢迎他们来港旅游。

以长远目光服务不同旅客

旅游业的本质在于人流与文化交流,不同消费模式的旅客都能为香港带来不同的价值。例如,年轻背包客可能不会在奢侈品店消费,但他们更倾向探索本地市集、街头美食和小众景点,并透过社交媒体分享体验,无形中为香港塑造更丰富的旅游形象。此外,今天消费较少的旅客可能是未来的商务旅客或高消费游客,香港不应以眼前利益衡量他们的价值。真正的国际都市,应当欢迎所有旅客,而非“拣客”。正如政务司司长陈国基表示,不同旅客经济能力也有不同,香港欢迎不同类型的旅客。他举例,学生旅客虽然消费力不高,但他们只要对香港留下好印象,日后再次来港旅游时就可能成为高消费旅客,更可能会选择来港升学以至毕业后留港工作,对香港的贡献可以很大。

要实现“无处不旅游”,关键在于提升旅游供应面的质量与多样性。目前,香港的旅游资源虽丰富,但仍有开发不足的问题。例如,许多具潜力的文化景点(如围村、唐楼、老街市)缺乏系统性的推广;郊野公园和地质景观的配套设施亦没有完全满足旅客需求。政府与业界应合作发掘更多特色旅游项目,并改善交通、指示标志及周边服务,让旅客能更便捷地探索香港的不同面貌。

此外,香港应加强“深度游”体验,例如推出更多文化导赏团、工作坊(如传统手艺、粤剧体验),或结合科技打造互动式旅游项目(如AR虚拟导览)。这些创新方式不仅能吸引不同类型的旅客,还能延长他们的停留时间,促进消费。同时,业界可发展更多中低价位的住宿选择,如青年旅舍、民宿等,以满足不同预算旅客的需求,避免旅游业过度依赖高端消费。

开发优势打造差异化品牌

香港的竞争力在于其独特的中西文化交融、都市与自然的结合,以及充满活力的创意产业。未来香港要善用优势打造差异化旅游品牌,例如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如长洲太平清醮、大澳渔村文化、客家围村等,让旅客感受香港的传统魅力;香港拥有丰富的郊野资源,可发展生态旅游、远足路线及可持续旅游项目,吸引热爱自然的旅客;结合艺术、设计与街头文化,开发更多文青打卡点、市集及创意空间,如PMQ、南丰纱厂等。优化夜市、灯光表演及晚间娱乐项目,也能有效延长旅客的消费时间,带动夜经济。

香港旅游业的未来不应局限于单一消费模式,而应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拥抱多元旅客。无论是高消费游客还是背包客,他们都是香港旅游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唯有完善配套、创新体验,并善用本地特色资源,才能真正实现“旺丁又旺财”的目标。

(作者系吉林省政协委员、香江聚贤法律专业人才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