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豪(右二)、林敬乐(左二),以及都大研究团队合作研发的MR项目,夺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香港文汇报讯 (记者 姬文风)发展商把私人住宅单位交付予业主前,一般会先安排物业管理人员验楼,相关检验程序可高达100项以上。为优化验楼流程,香港都会大学团队伙拍业界合作开发智能验楼系统,运用数字孪生(digital twin)及混合实境(mixed reality,MR)等技术,提升物管人员检验新盘单位的效率,同时大幅减省培训人员的时间及人力成本。此项目于今年4月在瑞士举行的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荣获金奖。
此智能验楼系统由科技学院助理教授李志豪伙拍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旗下康业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并获得了研究资助局的研究配对补助金计划拨款逾200万港元开展项目。
李志豪介绍指,系统针对的验收设施包括洗手盆、坐厕、墙身/地砖、铝窗及趟门,以及浴屏玻璃门。系统利用数字孪生技术,把实际环境和单位图则、墙身结构等相结合及进行比较。物管人员配戴MR眼镜后,可实时看到单位环境,系统会提示这5类设施的待验区域,“例如会指示使用者以‘目视’、‘触碰’及‘测试’等方式检查潜在瑕疵,包括浴屏渗漏、墙身空鼓及玻璃崩花等”,逐步引导人员完成验楼流程。
除了协助物管人员进行验收,系统亦有助培训及检视物管学员的学习成效。根据康业的统计数据,学员以传统方式验楼平均能找出75%的瑕疵,使用新系统则提升至90%以上。系统并内建互动测验功能,可评估人员对验收标准的掌握程度。
合作研发项目的康业高级项目及课程发展经理林敬乐表示,物管人员过往需带备纸本小册子并在工程师现场指导下工作,现只需配戴MR眼镜即可进行自我培训,“我们的验楼团队现有过千名主任及技术人员,若全面采用该系统,料可节省高达30,000小时的人力培训时间。”
目前系统已在多个由康业管理的屋苑投入使用。李志豪补充指,系统具备极高通用性,能灵活应用于各类型物业,包括在住宅、商厦和工厦等,且毋须专业背景即可操作,用家即使缺乏验楼经验,透过MR眼镜也能轻易检测单位瑕疵及向建筑商反映问题,以便跟进执修。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