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首页要闻 / 正文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王冬梅:避免用“高级红”和“低级黑”造成负面效果传播的困局。

王冬梅做主题分享 (活动方供图)

尊敬的学界和业界的各位专家学者和同仁们,与会的各位代表们,大家下午好!

初夏的抚州生机盎然,今天上午在这里开会,我们每个人不仅感到抚州的春意和夏意,同时也感受到了主办方和承办方的诚意和热情。我们相聚于2025年传媒年会的国际论坛,共同探讨主流媒体如何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这一时代的课题,我代表我们中国国际公共协会向这次论坛和大会的举办表示祝贺!同时也向长期从事于国际传播的各位学界和业界的同仁表示感谢!更要感谢我们大会的主办方、我们的传媒杂志的组委会,还有香港新闻社、江西国际新闻中心和江西省台的国际新闻部,感谢你们的辛苦,把这次会议举办得这么成功、这么有声有色。

围绕本届论坛的主题,我想和各位与会代表分享几点想法:

第一增强国际传播效能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工智能技术深刻重塑传媒的生态,国际舆论场格局正在面临着深刻的整合和调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国际传播能力是国家的实力,也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全面提升国际传播的深度广度和精度,在新形势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也是应对世界变局、服务战略全局的必然要求,更是我们主流媒体的时代命题和责任担当,因此主流媒体既要站在中国的立场观察世界,也要站在世界的角度来看待中国,全力推进中国故事的全球化表达、区域性表达和分众化的表达,打破中国在国际舆论场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被动局面。

第二应用新技术打造新范式,是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关键。我本人有幸从事国际传播40多年,30年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担任过驻外记者,在中国记协做了9年多的工作,也是搞国际新闻的联络和国际新闻界的交流。到了中国国际部关系协会从另外一个角度做国际传播工作,始终没有离开国际传播的岗位。根据我的工作和学习的体会,谈两方面在国际传播效能提升方面的要下工夫的地方。

第一以精准传播构建叙事的新范式。我在国际台工作的时候,我们有一个12字方针叫中国立场、世界眼光、人类胸怀。这是我们在宏观上的工作定位。这样就可以在我们的节目制作、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上做一个宏观的指导。这是依据国际传播的内容定位,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来制定的,也说我们作为中国媒体,所有传播内容首先要秉承党和国家的立场和外交原则,始终牢记我们的主要责任是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通中外、沟通世界,同时我们还要具有受众的思维,因为我们的传播对象不同于我们对内传播,所以我们不能自说自话,自我表扬,而是要换位思考,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受众的信息、接受习惯和他们的爱好。用融通中外能够引发共情和共鸣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如今数字技术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或者说精准传播的有利条件,我们可以建立受众画像的数据库,针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群体来制定我们的传播策略,用事实说话、用细节动人这样一种传播逻辑去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构建从精准传播到情感共鸣到价值认同不断递进的转化的新型传播范式。与此同时也需要我们持续注意,避免用西方理论才裁剪中国的现实、解释中国的问题,更要避免用“高级红”和“低级黑”造成我们正面传播达到负面效果的困局。

第二是以技术赋能打造传播新引擎。当前全球数字媒体的用户已经突破50亿,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正在打破传统媒体的时空边界,人工智能正在重构媒体的生产流程。新技术应用不仅体现在传播效能的提升,更在于传播模式的革新,主流媒体因加快布局,人工智能+  国际传播的赛道,比如说用AI生成多种语言的传播内容,用大数据分析受众的文化差异,也可以用区块链提升传播的可信度。

第三方面是以精准的适配引发文化共鸣,以技术协同赋能生态共建。在国际社交平台上传播中国立场,讲好中国故事,需要与平台个性适配为基石,以文化氛围构建为内核,以“技术+内容+生态协同”为路径,实现传播效能的精准提升。有几个策略可以借鉴:

第一就是深研平台特征,制定定制化内容适配。具体不展开了。

第二构建跨文化共鸣,柔化传播的语态。这里我们需要从平台的传播从翻译中国、解释中国来进行复制内容和转化内容这样一个技术性的转变,这里要注意三点:第一以文化共性来破题,将中国实践转化为全球可理解的公共叙事;二是以个体叙事破圈,减少宏大的概念,放大人的故事,加大人情味,变传声筒为讲故事的人。第三是用幽默和反差来破局,善用平台流行的梗文化和互动性来破除偏见,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传递中国的立场。技术赋能与生态共建的关键,在于从流量到留量的转换,要把握好算法和适配与技术的驱动、研究平台的推荐机制,通过优化发布时段、内容关键词来提升自然流量的触达率,同时注意本土生态的合作,与海外媒体、海外网络KOL和NGO进行有效的合作,并且建立内容共建的联盟,借助第三方的视角来增强我们媒体传播的公信力。

国际社交平台的传播竞争本质上是注意力和信任度的双重博弈,唯有将中国立场转化为世界语言,把中国故事嵌入到全球议程,在技术适配中追求润物细无声,在生态构建中培育传播共同体,才能让中国的声音真正穿透信息茧房,在国际舆论场上构建兼具辨识度和亲和力的数字国家形象,从而利用媒体实现三个转变:第一是从内容输出到价值共鸣,第二平台叠加到生态共建,第三是战术传播到战略传播。

各位与会代表,我们这次在抚州开会,可以说是恰逢其时,抚州是一个人才之乡、文化之邦,这座城市每一位名人、每一个村落、每一个城区和每一个小型的社群,实际上都在讲述着中国古老而璀璨的文化,也在讲述中国现代化的生态故事和民生故事。这些故事既是我们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和需要深耕的内容,也是让世界看见一个真实全面和立体中国的一扇窗口,期待在这里围绕本届年会主题充分进行交流和探讨,为主流媒体加快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献计献策。

最后再次预祝本届大会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Devin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