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首页要闻 / 正文

香港青龙大桥盼2033年前通车 “HK”塔身横架料成打卡点

北部都会区是香港未来发展的新引擎,特区政府锐意加强北部都会区与维港都会区的交通运输连系,会推展11号干线项目。路政署介绍,将率先展开11号干线青龙大桥的的设计和建造。

香港新闻网6月27日电 北部都会区是香港未来发展的新引擎,特区政府锐意加强北部都会区与维港都会区的交通运输连系,会推展11号干线项目。路政署介绍,将率先展开11号干线青龙大桥的的设计和建造。据悉,青龙大桥独特的外观设计融合附近环境,其中“H”字型塔身代表“Hong”,桥塔的“K”字型横架则代表“Kong”,象征“Hong Kong”香港,相信日后可成为香港新地标及旅游打卡热点。

青龙大桥亦考虑采用将军澳跨湾大桥的建造方法,由内地预制组件、再运到施工地点组装,争取于2033年或之前开通。

路政署在社交平台发文表示,北部都会区是香港未来发展的新引擎,将为香港注入新经济动力,实现“南金融、北创科”的新产业布局。特区政府锐意加强北部都会区与维港都会区的交通运输连系,驱动社会和经济发展。为此,会推展11号干线项目。

路政署指,11号干线属策略性主干道,由蓝地至北大屿山的主线长约12公里,途经扫管笏、大榄涌及青龙头,并将连接青屿干线及筹划中的青衣至大屿山连接路至青衣及市区,经三号干线连系中环核心商业区。现时项目的勘查研究工作已大致完成,当中青龙大桥的设计和建造将按最新发展情况率先展开,为连接北部都会区与维港都会区铺路,同时分流屯门公路(深井段)及汀九桥的车辆,纾缓交通挤塞。

青龙大桥全长约1.3公里,为香港首条双程四线行车大桥,连接青龙头和北大屿山。其独特的外观设计融合附近环境,其中“H”字型塔身代表“Hong”,桥塔的“K”字型横架则代表“Kong”,象征“Hong Kong”香港,相信日后可成为香港新地标及旅游打卡热点。

据悉,由于大桥位处繁忙的马湾航道、下棚航道与汲水门航道交界,桥身必须提供至少57米(即约20层楼)的净空高度,以确保海运交通畅通无阻;考虑到附近赤鱲角香港国际机场对航机升降的管制要求,位于北大屿山一端的桥塔高度须低于青龙头一端的桥塔约55米,形成现时两座桥塔高低不一、主跨不对称的初步设计方案,令青龙大桥成为别具特色的地标。

此外,为应对气候变化,大桥将具备抵御台风与地震的能力。路政署会借鉴内地经验,为大桥引入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技术,在大桥加装传感器,利用人工智能实时分析数据,提升大桥监察和护养工作。

青龙大桥亦考虑采用将军澳跨湾大桥的建造方法,由内地预制组件、再运到施工地点组装,计划明年招标,于2027年向香港立法会申请拨款以同步进行详细设计及建造工程,并争取于2033年或之前开通。

随著青龙大桥等雄伟建筑物在未来十年内的相继建成,香港的空中轮廓无疑将更多姿多采。(完)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