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文化 / 正文

老人和年轻人 注定要有代沟吗?

北京东城区内务部街的胡同里有一个特别的小院,名叫27院儿。这里的Wi-Fi密码是20160910,是其作为朝阳门社区文化生活馆正式开放的日子。在过去近九年的时光中,这个小院展现出了无穷的活力,也成为了联结当地居民的纽带,2023年2月12日,27院儿成为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入选理由是“以社会化运营激发城市街区文化活力”。

北京东城区内务部街的胡同里有一个特别的小院,名叫27院儿。这里的Wi-Fi密码是20160910,是其作为朝阳门社区文化生活馆正式开放的日子。在过去近九年的时光中,这个小院展现出了无穷的活力,也成为了联结当地居民的纽带,2023年2月12日,27院儿成为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入选理由是“以社会化运营激发城市街区文化活力”。

但最初的最初,其创始人牛瑞雪从国外留学归来带着团队想要大展宏图的时候,却没少碰壁,还几次被当地居民和社区书记“教育”,要“说人话”。在实践的过程里,牛瑞雪才发现,想要让年轻人回归社区,想要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以及想要不同代际的人群之间互相打通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在不断“耕耘”的过程里,她和团队的小伙伴和当地居民逐渐建立了深刻的信任感,甚至有小伙伴感叹,如果自己老了,生活的社区也能有这样的团队带着自己一起玩一起生活,该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牛瑞雪(下文简称牛牛)称自己的团队是“非典型养老”,本期在川上就邀请到了牛牛作为嘉宾,一起聊聊她是如何从“不说人话”到如今和当地居民打成一片的过程。完整版音频节目欢迎搜索“在川上”进行收听。

“艺术节一结束,年轻人就消散了”

松木:我对27院儿早有耳闻,它是一个破圈的机构,文艺圈、公益圈,还会举行音乐、话剧等跨界的活动,所以它的名字总是会出现在我眼前,但是和牛牛联系上之后,我才了解到,它还做过许多和老年人有关的社会公共项目。

牛牛:27院儿基于的背景确实不是养老,而是基于咱们国家公共文化升级的大背景。2016年,我们所在的这个片区,被评为全国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这之后,大家就会思考怎样回应这个事情,我们想到的是社区营造,通过一些有黏性的活动,增强当地居民的联动。我是2013年从国外回来,回国后做过一些艺术项目。有一次在线下碰见了这边的社区领导,跟我们说他们想做社造,希望借鉴艺术节的方式。后来我们团队进入到这里,街道提了两个要求,一个是提升在地居民的幸福感,第二个是让年轻人回归社区。我们2016年刚来这片社区的时候,真的很难见到年轻人,都是老人,提升在地居民的幸福感,就是要提升这些老人的幸福感。所以我们是非典型养老,是被动养老。松木:为什么会想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归?是创造就业,还是活跃社区氛围呢?

牛牛:在做社区基层工作的时候,能意识到年轻人的消失有多严重,就像是住在附近的陌生人,想要调动他们的任何力量都是很难的。社区领导也希望能让年轻人注意到社区的存在,然后可以反观自己的家园,这是最核心、质朴的诉求。刚开始他们做的活动很多年轻人参与,我们也以为年轻人回来了,可是我们组织的艺术节一结束,年轻人就消散了,那个时候我意识到,我们的方法可能是有问题的。当我们在居委会和人家说这是艺术的时候,我意识到这中间是有个gap的,老年人也不会参与进来,可能推开门看看就走了。那时候我就想,您不进来,那我就走向您呗。我给我们团队小伙伴定的KPI是,每个月每个人至少出去交三个当地的居民朋友。

图片

27院儿里的生活。图片由牛牛提供。

小熊:怎么定义是交上朋友了呢?

牛牛:他们可以见面打招呼,还可以到院子里来溜一圈。偶尔俩人还能坐那喝杯小茶聊个天儿,那就算了。

松木:你们工作是双重挑战,一方面需要利用专业和兴趣来做创意,然后在地开花;另一方面需要找到代际之间的连接点。

牛牛:没错,其实我们也是另外一个代际,也要再去学习和了解老人们的状态。我们和社工沟通的时候,发现人家太牛了,怎么能了解到这种程度的,怎么能和叔叔阿姨们打成一片,进而我们发现自己开始的心理定位真的错了。我们是来做公共文化升级的,我们才是这儿的新邻居,我们才是闯入者,我们刚来需要的是人家的照顾,这个姿态我们没有拿出来,尤其老年人讲的是这个理儿。我们思路转化过来以后,也交到了朋友,第一批支持我们的老人很讲义气。到2017年春天,局面打开了,老人们开始觉得我们是一个不会搬走的新邻居了。不再是那种一参加活动进来就是问“今天领什么?”然后签完字就走人的状态了。

松木:听起来很有画面感。

“让两代人生生去沟通,是不符合道德的”

牛牛:对,我们是2016年9月10日开馆的,运营了一年半之后,老人们会主动进来问我们“今天玩啥?”我就和社区书记说,可以做一次公共艺术项目。书记说:“你就直接说人话,你到底想干嘛”,我说我发现一个现象,老年人也来跟我们玩,年轻人也来,但是他们两拨人不一块玩,我想让他们一起玩,于是就有了后来的“当我像你一样”这个社区项目。

书记帮我找的第一批老人,然后我们通过公号招募了十几个年轻人,没招募够,最后还配了三四个社工。之后让老年人和年轻人配对,叔叔和小伙子,阿姨选年轻姑娘,我们给每个年轻人200块约会经费,未来两周内要带着叔叔阿姨出去约会一次,体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然后这些年轻人各种幺蛾子就都出来了。带着阿姨做美甲接睫毛的、看展览喝下午茶的都还好,有小伙子带叔叔撸铁去了,这很容易出事儿的,我们第一年也是到处灭火。约会完了,我们又组织老年人把自己年轻时候的衣服拿一套来,让年轻人想象自己老了想变成什么样的老人,也拿来相关的衣服,然后嘻哈服、骑士装就都出现了。我们找一天把大家约到一起,让大家换装拍照,这一天院子里就玩嗨了,老年人比年轻人还兴奋。

图片

27院儿里的生活。图片由牛牛提供。

小熊:但是我记得你说过,好像这里面有一对儿做完活动就不相往来了。

牛牛:是有好几对儿,有个叔叔说,“可算完事儿了,再也不想跟这孩子接触了。”也有年轻人说,“我都要不行了,对我的关心比我爸妈还多,我跟我爸妈都没一个礼拜吃一顿饭。”我们是提供一个让大家交流的场景,然后观察后续的走向。等到活动结束了,我告诉大家,我们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一起完成了一个公共艺术作品,这是一个有社会学意义的作品。所有人都“哇哦~”,但是如果一开始我这么说,叔叔阿姨们肯定说,“我不去,我不懂。”

松木:这个项目反映了一个很本质的问题,就是代际之间的疏离和矛盾。我们在录制这期节目前,我和小熊还讨论过,我们觉得老年人对年轻人的生活感兴趣产生好奇心,很容易理解,但是反过来,年轻人会对老人产生同样的兴趣吗?有时候可能都避之不及。

牛牛:我们活动做了两年后,我会觉得老年人主导时会更谨慎,年轻人会更开放,但确实有些年轻人会有情感负担,不知道应该怎么回应老年人的关怀。然后我们也会反思,就是你让两代人生生去沟通,其实是不符合道德的。所以我们做的是让他们有机会看一下彼此的生活,如果愿意进入这个场景,连接已经产生了,之后就是能粘在一块就一块,不能的话也不勉强。

图片

27院儿里的生活。图片由牛牛提供。

“把老年人去年龄化,先把他们当成一个普通人”

松木:就是首先让他们对彼此的生活产生兴趣,得迈出第一步,而不是在刻板印象中彼此排斥,也许可以慢慢建立起互补的需求,老年群体可以提供一些很珍贵的经验。我最近在看一本书,讲的是英国老龄化的问题,作者是一位注册医师,他也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年医学顾问。书里面他就和一位同事讨论,为什么年轻人需要老年人。他的这位同事的回答是,这就像坐过山车,年轻人刚开始坐过山车,会经历谷底或是高峰,可能会觉得自己永远都会在谷底或是高高在上的腾飞状态,但是已经坐完过山车的老人明白这都不是永恒的状态。甚至有的人已经可以站在远处观察过山车的结构,所以可以提供洞察力和预见的能力。我知道代际之间的隔阂现在挺严重的,但你们做的工作就是帮助他们找到兴趣连接,然后也许未来这种连接可以更加紧密。

小熊:我可能相对不那么乐观,我觉得现在是个去经验化的时代,经验似乎变得越来越不被重视,一方面是人生经验,还有一方面是工作经验,AI时代这种显现可能会更加明显。不要说老年人和年轻一代,就我觉得我这一代(80后)和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之间也是有挺明显的代沟的。

牛牛:我们办公室有两张桌子,这中间就有一个代沟。我们这张桌子是80后,另一张桌子是90后跟00后,他们经常说了一些东西,我们这一桌听不懂。

松木:可能不同代际之间的这个生产力没有可比性,在消费社会中的适配性也是不一样的。但我觉得洞察力和判断力,还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积累。这个东西不论到什么样的时代,都被年轻人所需要。每个群体都有珍贵的价值,然后怎么让这种价值彼此之间流动起来?

图片

27院儿里的生活。图片由牛牛提供。

牛牛:我接触的年轻人,反而给了我最大的希望感。我见过大批量的年轻人,不想要大富大贵,就是想要有一些自己的社会价值感,然后去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

小熊:我猜这样的年轻人可能原生家庭还不错?

牛牛:有可能,我也见过不关心所谓的公共社交生活的年轻人,但因为我们的场景本身就是公共社交的场景,所以这样的人是少数。但二中在我们附近,学校安排他们参加志愿服务,他们会来我们这儿,然后你会发现他们很多人真的不关心手头的这个事情,他们的原则更多是,只要你不打扰我学习,其他什么事儿都不重要。所以对我们来说,其实重要的不是老年人或者年轻人,也不是有没有代沟,而是把所有人都当成普通人,我们的沟通是平等的。你要是不尊重我,那我就不尊重你;你要是尊重我,那我也是平等的和你沟通。

松木:最终我们归结到都是在做人,都是在跟人打交道,做人的工作。养老其实还是养人。你要先把对方当做人来看待,然后才能去一步一步地创造真正的连接,这些是不分年龄阶段的。

牛牛:是的,包括年轻人互相之间。我们现在就把老年人去年龄化,就是把他们当成一个普通人。有些时候你会发现情感在这个流动的过程里面,它会有一种温度出现,产生真正黏性的,有时候就是那一点点的情感。

(作者/松木 小熊)

责任编辑:admin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