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首页要闻 / 正文

日本参议院国政选举将成为近期中日关系最大绊脚石

当右翼势力将教育资助问题异化为“国家存亡危机”,当“日本人优先”口号掩盖了全球人才竞争的现实,这场选举已超越单纯的内政议题,成为观察后安倍时代日本战略转向的重要窗口。在中国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这种刻意激化的排外情绪,无疑为中日关系设下新的绊脚石。

文|蒋 丰

看,近日京都选区候选人谷口青人在街头演说中宣称:“龙谷大学中国留学生激增,日本学生背负教育贷款时,政府却给海外留学生发钱,这合理吗?”

看,神奈川选区候选人初鹿野裕树更煽动:“外国留学生每人领1000万日元,而日本孩子50%背负300-400万日元教育贷款,毕业即负债。”

这种将个别案例泛化为“系统性优待”的论述,并非偶然,而是与美国特朗普政策“美国优先”政策形成同频共振。日本文部科学省虽调整政策限制留学生补助,但选举中已被异化为“外国人抢占资源”的证据。

从战略图谋的角度:此次选举暴露的排外主义升温,恰逢今年9月中国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前夕。日本右翼势力通过制造“外国人威胁论”,实质在配合美国对华战略围堵。

从意识形态联动角度:日本把排外政策包装为“纠正战后国际主义”,与美国“去全球化”思潮形成呼应。

从人才争夺暗战角度:通过限制留学生补助,削弱中国与日本高科技人才互通渠道,同时吸引东南亚留学生制衡中国。

从历史叙事重构角度:借排外议题转移对侵略战争责任的反思,构建“受害者”集体记忆。

文部科学省数据显示,日本政府资助的留学生制度(1954年设立)实际覆盖面极小:在33.6万外国留学生中,中国留学生金盏2.8%(9304人)。在获得每月11.7万-24.2万日元补助的外国留学生中,中国留学生仅占617人,远少于印尼(1163人)、越南(619人)等国。所谓“中国留学生特权”,是当前右翼势力为了搅局中日关系炮制的一种认知陷阱。

日本这次参议院国政选举,标志着日本政治生态的重大转折:

第一,选民动员新范式:战后第一次把排外议题作为选举核心,利用社交媒体放大焦虑。

第二,政策转向信号:文部科学省紧急调整留学生补助政策,显示官方对民粹的妥协。

第三,地缘战略调整:通过制造"内部敌人"巩固美日同盟,为介入台海等问题铺路。

当右翼势力将教育资助问题异化为“国家存亡危机”,当“日本人优先”口号掩盖了全球人才竞争的现实,这场选举已超越单纯的内政议题,成为观察后安倍时代日本战略转向的重要窗口。在中国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这种刻意激化的排外情绪,无疑为中日关系设下新的绊脚石。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中日双方正在积极协调,促进今年中日两国政府首脑互访,并希望在此成功的基础上推助并实现明年中国国家领导人作为国宾访问日本。但是,日本右翼组织以及右翼政客绝对不愿意看到中日关系如此缓解、趋善的发展,目前已经初步把握的他们的捣乱之举大致有六:

第一,中国国家领导人出访日本时,有日本国家领导人直接提出要求,比如释放日本在华间谍,改善中日经贸环境。

第二,在中国国家领导人举办的记者会见上,由“记者”发难提问。

第三,在中国国家领导人活动区域,启动日本右翼街头宣传车进行街头骚扰宣传。

第四,在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举办的日中友好团体会面会上,制造不友好的场面。

第五,坚决反对日本与中国国家领导人签订中日关系政治文件。

第六,日本有可能因为中国援助俄罗斯,宣布退出“一带一路”建设。

目前,日本最需要的就是:第一,中国与日本一起发起对美国的“关税战争”;第二,日本希望中国尽早落实开放日本水产品与和牛的进口措施;第三,日本希望有更多的中国游客进入日本。

我们可以设想的最恶劣的情况:那就是广岛一位自由摄影家当年因为在台湾拍摄了《李登辉》纪录片而声名大振。其后,他又拍摄了中国国家最高领导人的纪录片。前一段时间,经过我们做各个方面的工作后,他已经表示放弃此篇。但是,最近有消息说,他有意在中国国家领导人访日期间向社会推出这部纪录片上线。

日方认为,中国大规模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及二战胜利80周年,其目的之一是为了强化中俄两国的团结;其目的之二,是为了在中国培养“厌日”、“嫌日”、“反日”情绪。日本也会作出相应的反应。

(作者系香港新闻社日本分社总编辑)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