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首页要闻 / 正文

胡鸿烈享嵩寿105岁 偕妻办校春风化雨为港育才无数

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胡鸿烈前日(27日)在家人陪伴下安详辞世,享嵩寿105岁,大学同人深切悼念。胡鸿烈与已故妻子钟期荣春风化雨大半生,为香港立德树人,他们早于1971年以积蓄创办香港树仁大学的前身树仁书院,夫妇分别出任校监及校长。

(香港文汇报记者 姬文风)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胡鸿烈前日(27日)在家人陪伴下安详辞世,享嵩寿105岁,大学同人深切悼念。胡鸿烈与已故妻子钟期荣春风化雨大半生,为香港立德树人,他们早于1971年以积蓄创办香港树仁大学的前身树仁书院,夫妇分别出任校监及校长;多年来他们披荆斩棘,自资觅地建校,拓展学院规模,提升教学水平,让树仁终于2006年成为特区政府认可的第一间香港私立大学,开创香港历史一页。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对胡鸿烈辞世表示哀悼,赞扬他始终坚持“敦仁博物”的教育理念,不遗余力推动树仁学院成为香港首所私立大学。

香港树仁大学的讣告指出,胡鸿烈1920年出生于浙江绍兴,1942年于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业,1944年考取了外交官第一名,其后负笈海外。1946年,胡鸿烈出任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首都塔什干总领事馆的副领事。1952年,他获法国巴黎大学颁授法学博士,两年后考获英国大律师资格并回港执业。

精通四国语言 力推中文成官方语言

胡鸿烈精通中、英、法、俄四国语言,钻研国际法律问题之余,亦参与多项改善民生的工作。他曾任市政局议员及香港立法局议员,关注香港青少年犯罪问题、协力落实香港推行九年免费教育、努力推动中文为官方语言及为徙置区居民争取安居之所。

仁大昨日在网上发布“永远怀念胡鸿烈博士”影片,收录了胡鸿烈的珍贵访问片段。他提到昔日只有2%的年轻人能够得到大学学位,“尤其中文中学的毕业学生,他们的处境是非常值得同情,所以我跟钟校长就创办了树仁书院。”

另《香港志》指出,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香港只有香港大学及香港中文大学两所大学,为了向年轻人提供更多升学机会,当时已年过半百的胡鸿烈与钟期荣,放弃当时优渥的生活,于1971年花光半生积蓄创办树仁书院。当时的树仁校舍位于跑马地成和道一幢3层高的洋房内,分日校和夜校。由于是私人开办的专上学院,缺乏政府资助,发展初期甚为艰难。

●胡鸿烈(左一)与钟期荣(左三)早年带领教育司等政府官员参观学校设施。资料图片

为建校卖楼 坚持四年制弃港英资助

1976年,树仁注册为专上学院,同年改名为“树仁学院”,可颁授专上学院文凭。1978年,政府免费拨出宝马山一片空地给树仁作为永久校址,但由于该地是个大斜坡,需要在该地打下176条桩才可兴建校舍。为了筹集资金,钟期荣只好卖掉跑马地的洋房, 1985年,原本只能兴建数层的建筑物,最终建成一座12层高的校舍,翌年启用。

1978年,港英政府发表《高中及专上教育发展白皮书》,建议大专院校浸会、岭南和树仁改行“二二一学制”,即两年预科、两年专科及一年学术性教育,并由政府资助。改革引起不少争议,胡鸿烈夫妇认为,三年大学制太仓卒,学生未能有充分时间钻研高等专门教育知识,宁愿舍弃政府资助,坚持沿用四年学制,可见其办学的坚持。

在资源匮乏之下,校方仍然尽力为学生提供最好的学习条件。1995年,在校舍旁的19层高图书馆综合大楼落成。2000年,树仁向学术评审局申请院校评审,翌年中国语言文学系、新闻与传播学系及会计系率先通过学术评审,开办荣誉学位课程。

2005年,该校第三幢建筑物学生宿舍文康大楼建成。2006年12月19日,特区政府将香港树仁学院升格为大学,是香港首间私人创办的大学。

2014年钟期荣病逝,享年93岁,校长职位一度悬空。2017年,校方确认由当时已年届96岁高龄的胡鸿烈兼任校长。夫妇两人毕生为教育事业劳心劳力,令人敬佩。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