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学生参加为期八天的“赴黔文化空间串寨行”交流活动。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姜嘉轩)在教育部“内地与港澳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支持下,香港中文大学城乡复育及可持续地方营造研究中心(SPUR)与贵州大学日前合办了为期八天的“中大学生赴黔文化空间串寨行”交流活动。行程中,中大与贵州大学师生深入贵阳市、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及安顺市等地的传统村落,探索布依族和侗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屯堡文化和扎染蜡染等,促进了他们对于非遗技艺和生态智慧的深度体验。活动不仅促进香港与贵州学生的文化交流,也为两地在城乡共融与文化保护领域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交流活动在贵州大学隆重开幕。贵州大学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王劫丹、贵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委书记余压芳、中大城乡复育及可持续地方营造研究中心主任钟宏亮,以及中大建筑学院讲师韩曼、研究助理陆淳风等师生代表共同出席启动仪式。
在中大建筑学院及SPUR的带领下,交流活动著重文化多样性和跨文化交流,促使来自建筑学、城市规划、文化管理、工商管理、中医等不同领域的学生,互相启发、协作探索,共同探讨如何将民族文化和现代技术有效结合,从而推动乡村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活动期间,来自不同学科的学生们在实地考察和工作坊中交流经验、讨论问题,探索学术与实践相结合的多样途径。这样的经历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跨区域视野,也培养了他们对未来城市与乡村振兴、文化保护等重要议题的深入思考与创新解决方案。两地师生期待未来能够继续加强合作,在学术交流、文化保护和乡村振兴等领域取得更多成果,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