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香港设立「平安三宝」中央储存库 提升长者及慢性病患者临终意愿管理效能

香港新闻社9月5日报道 在香港人口老龄化态势持续加剧、慢性病与认知障碍症患者数量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如何切实保障患者临终医疗决策及财产安排的意愿得以妥善落实,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活动合影

香港新闻社9月5日报道 在香港人口老龄化态势持续加剧、慢性病与认知障碍症患者数量不断攀升的背景下,如何切实保障患者临终医疗决策及财产安排的意愿得以妥善落实,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今日,香港首家专注于精神上无决策能力人士(MIP)的慈善机构——精神健康资讯汇(MIPCRC),正式发布了《香港设立「平安三宝」中央储存库可行性研究报告》。该报告创新性地提出构建一个集数字与实体优势于一体的储存系统,对遗嘱、持久授权书以及预设医疗指示(以下统称「平安三宝」)进行集中管理,并建议采用「先试点、后立法」的分阶段策略稳步推动项目落实。

老龄化催生需求:超六成长者面临临终决策困境

报告显示,香港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在2021年就已超越五分之一,预计到2046年这一比例将攀升至三分之一。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群体增长更为显著,从2021年的40万(占总人口的5%)急剧增加到2039年的93万(占比11.5%)。

与此同时,慢性病成为香港居民的主要死因,2020年因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病)死亡的个案占总死亡个案的55%。认知障碍症患者人数也呈快速增长态势,预计从2017年的10万大幅飙升至2039年的逾30万,且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群体。

精神健康资讯汇主席陈连基律师严肃地指出:“当中风、心脏病患者或认知障碍症长者突然丧失行为能力时,如果遗嘱、医疗指示等关键文件缺失或者难以找到,不仅会让家属陷入‘文件在哪里’的焦急困境,更可能导致治疗决策延误,进而引发遗产纠纷等一系列问题。”调查发现,近半数受访者都曾遇到过文件遗失、存放混乱(如将文件藏在鞋盒、保险箱里却忘记密码)等问题。而且,目前依赖口头转述或采用联名账户等非正式替代方案,由于法律保障不足,极易埋下争产的隐患。

现存三大痛点:禁忌、成本与制度缺口

研究团队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从2024年12月至2025年8月,历经9个月的时间,对55名持份者(涵盖患者、照顾者、律师、医生、社工以及资讯科技专家)进行了深入访谈,全面揭示了当前「平安三宝」推广及储存所面临的核心挑战:

1. 社会禁忌与经济门槛:在传统观念影响下,讨论临终规划往往被视为“不吉利”的事情,导致家庭内部的相关对话常常被拖延至病危阶段。此外,律师费及医生评估费用通常动辄超过一万港元,这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来说负担过重,难以承受。

2. 专业支持断裂:医护与社工在「平安三宝」相关领域缺乏统一的培训指引,出于担心违反专业责任的顾虑,大多只是进行简单的转介处理。这使得公众在完成整个「平安三宝」程序的过程中,离场率较高。

3. 宣传零散且缺乏跟进:目前的推广活动大多是形式单一的一次性讲座,缺乏持续有效的支援渠道。即便民众听闻了「平安三宝」,但由于流程复杂、费用高昂,最终还是选择放弃。

中央储存库解决方案:三层技术架构兼顾隐私与安全

报告创新性地提出设立「平安三宝中央储存库」,通过构建「元数据索引、云端副本、实体正本」三层架构,实现灵活多样的储存方式:

第一层(基础层):元数据索引:仅记录文件类型(如遗嘱)、签署日期以及实体存放位置。这种方式隐私风险极低,依靠现行法律即可正常运作。然而,一旦原件遗失,在法庭上进行举证时会面临一定困难。

第二层(增强层):加密电子副本:将文件扫描件以银行级加密技术存储在云端。即使在遇到火灾或搬迁等情况时,也能及时下载使用。但目前法律规定仅认可原件的效力,电子副本需要未来通过修例才能获得与原件同等的法律地位。

第三层(高保障层):实体正本保管:直接对纸质原件进行保管,其法律效力最为强大,无需等待法律更新。但设立高规格的防火仓库、购买长期保险以及日常运营都需要投入极高的成本。并且,一旦遭遇火灾或恶意破坏,损失将难以挽回。

此外,储存库还计划采用「双轨制服务」。市民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主选择储存层级,系统会自动记录文件的更新及撤销操作。对于体弱或能力不足的群体,储存库将提供免费协助拟定文件的服务。同时,通过建立包含医生、律师、社工等专业人士的专业名录以及热线电话,为市民提供“一对一”的贴心指导。

实施路径:先试点验证 再立法推广

研究团队经过深入分析,建议采取「双阶段策略」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落地和实施:

1. 短期试点(1-3年):由专业的协会或非营利团体牵头,组建营运单位。采用「低门槛、按次收费」的运营模式,例如设置一次性开户费,并根据后续的修改次数收取小额费用。优先为高风险群体(如独居长者、慢性病患者)提供服务。同时,同步开展广泛的公众教育活动,不断优化服务流程。

2. 长期立法(3年后):在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并成功建立起公众信任之后,推动政府接管该项目,将其升级为法定机构。明确相关的法律责任与技术标准,最终构建一个覆盖全港的标准化服务体系。

精神健康资讯汇副主席钱黄碧君教授明确指出:“中央储存库并非是要取代现有的法律程序,而是为市民提供一个自愿参与的补充保障。所有储存的内容都会进行加密处理,严格遵循私隐条例。市民可以随时撤回或修改相关内容,从而确保自身的自主权不受任何影响。”

各界响应:跨界协作共筑生命规划支持网络

救世军护老者协会主席陈珐荃女士积极评价道:“储存库能够有效解决文件遗失和家庭纷争的问题。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能够让照顾者与医疗团队迅速获取患者的意愿,大大减轻家属的心理和经济负担。”东华三院圆满人生服务经理林智强则呼吁:“要将生死教育与晚期照顾服务相结合,帮助市民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能够享有更大的自主权,真正实现‘好生好死’的美好目标。”

择善基金会作为该研究的资助方,表示将持续支持后续的试点工作,积极推动跨领域资源的整合。

关于精神健康资讯汇(MIPCRC)

精神健康资讯汇成立于2018年,是香港首个专注于满足精神上无决策能力人士需求的慈善机构。该机构通过线上平台、社区讲座以及各类活动,为无决策能力人士及其照顾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援,并致力于提升社会对决策能力相关议题的认知和关注。(戴安娜)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