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首页要闻 / 正文

香港塑胶业国际会议推动绿色转型 科学视角出发重新认识塑胶

由香港塑胶业厂商会赞助、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办的创新及科技基金一般支援计划项目“绿化未来—重塑塑胶产业以实现企业永续发展”国际会议,于今天在香港举行。

国际材料科学权威Dr. Chris DeArmitt(右一)以科学数据为基础,表示塑胶一直被误解。香港塑胶业厂商会主席许文伟(左一)、香港塑胶业厂商会会长孙荣聪(中)。

由香港塑胶业厂商会赞助、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办的创新及科技基金一般支援计划项目“绿化未来—重塑塑胶产业以实现企业永续发展”国际会议,于今天在香港举行。会议聚焦塑胶产业绿色转型,探讨如何实现净零排放及循环经济模式,吸引专家与业界领袖参与。

会议围绕“塑胶循环再生”、“净零生命周期排放”及“塑胶安全与可持续性”三大主题,分享前沿研究与实践经验,与会者就创新回收技术、绿色材料开发及政策支持展开深入讨论,提出具前瞻性的解决方案,助业界应对供应链不稳、市场低迷及环保压力,寻找绿色转型中的增长机遇。

香港塑胶业厂商会主席许文伟表示,塑胶在医疗、建筑及基础设施等领域不可或缺,但当前业界正面临多重挑战,包括全球贸易战、复杂国际形势加剧供应链不稳定,及经济下行压力削弱市场需求,而日益严格的减碳及循环经济政策则要求企业加速技术与运营转型。他强调,挑战亦是机遇,塑胶业需通过科学理解与创新技术,实现高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他呼吁业界正视公众对塑胶环境问题的关注,通过循环经济模式与先进回收技术,将废塑胶转化为经济资源,达致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

会议为业界搭建专业交流平台,展示创新技术与实践。国际材料科学家、Phantom Plastics LLC创办人Dr. Chris DeArmitt以数据回应塑胶及微塑胶的环境争议,指研究显示塑胶对环境及人体健康的影响远低于公众认知,微塑胶毒性未被证实,垃圾问题根源在于人类行为,而非材料本身。他呼吁通过高效管理与回收重新认识塑胶价值。

TML Plastic Mongolia总经理Frank Schepers分享“瓶对瓶”闭环循环模式,展示回收技术如何将废塑胶转化为经济资源,认为改变对废塑胶的价值观念最重要。蓝宇宙海洋保育基金创办人余晓彤则强调,行为改变与公众教育对保护海洋生态至为重要,强调塑胶本身并非问题根源,关键在于使用及处置方式。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