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首页要闻 / 正文

跨越山海,为爱相遇!印尼母爱书院代表团首访中国母爱书院纪实

香港新闻社9月22日报道 2025年9月18日,两位年逾古稀的印尼双胞胎妈妈历经16小时,辗转飞机+轮船+高铁,在周大观文教基金会周上观执行长的陪同下,终于抵达岭南母爱书院---这是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境外与境内母爱书院首次互访”,不仅让母爱工程国际协调按下“加速键”,更让中印尼两国民间友谊在“母爱无界”的共鸣中愈发滚烫。

香港新闻社9月22日报道 金秋九月的岭南,一场“跨越山海的母爱之约”暖意爆棚。2025年9月18日,两位年逾古稀的印尼双胞胎妈妈历经16小时,辗转飞机+轮船+高铁,在周大观文教基金会周上观执行长的陪同下,终于抵达岭南母爱书院---这是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境外与境内母爱书院首次互访”,不仅让母爱工程国际协调按下“加速键”,更让中印尼两国民间友谊在“母爱无界”的共鸣中愈发滚烫。

一场“双向奔赴”的善缘 70岁双胞胎院长的跨国执念

回到一年前,一座跨越中印尼的“爱之桥”悄然由台湾周大观文教基金会架起——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理事长张银俊与双胞胎妈妈因同获周大观基金会第27届全球热爱生命奖章而在中国台湾结缘。今年春天,张银俊随台湾周大观文教基金会送爱印尼,与双胞胎妈妈再次相逢,并亲身走进她们捐建的校舍,看到受捐助的孩子们,为这对大爱母亲一辈子捐建无数学校、守护妇女儿童的善举所感动,张银俊当即做出决定:携手她们筹建印尼母爱书院,并聘任二人当院长。

虽未临现场,张银俊特录视频致辞,字字恳切:“希望从课程共建、资源互通开始,让母爱教育的种子在更多国家发芽。”而双胞胎院长为了带回中国的优质公益模式,70岁高龄辗转16个小时,这份“把爱带回家”的执念,让在场所有人动容。更戳人的是“回家”的共鸣:作为第三代华裔,双胞胎院长踏入岭南母爱书院的瞬间,红着眼说“像回了奶奶家”;用餐时反复念叨“这是妈妈的味道”,这种天然情感联结,正是“母爱无国界”最生动的现实注脚。

共享——母爱教育的中国方案

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母爱书院总院副院长杜梅女士系统介绍了基金会母爱书院的发展历程与课程体系。她将其比喻为一副“母爱文化拼图”:统一的底色是青爱“护佑三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使命;各地方书院则结合本地特色开发出如世界读书日、茶艺、插花等充满“烟火气”的特色课程。杜梅表示,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乐于将这些成熟的“拼图方法”和“传帮带经验”分享给印尼同仁,“把爱联结起来,让更多的孩子和家庭的未来更美好”。

实践——岭南+成都“双引擎”发力

本次交流能顺利完成,离不开岭南、成都两所母爱书院的“硬核托底”。岭南母爱书院院长陈小云介绍了书院作为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公益落地单位的实践成果:自2023年成立以来,20亩爱心基地里,公益课堂、国学诵读、亲子活动轮番开展,无数孩子从“脾气差”变“懂感恩”、从“怕表达”变“爱分享”。其愿景是“让每一位母亲健康幸福,让每一个家庭和谐美满,让每一个孩子成为英才”。而本次活动中,岭南书院的统筹更显用心:方案多轮迭代、课程展陈开放、餐宿交通衔接,每处细节都透着“真诚用心”的使命情怀---正是这份扎实,让印尼代表团能完整看到青爱母爱书院的体系标准,找到可复制的路径。

为使印尼代表团直观领略“同一旗帜、多元路径”的特色,青爱基金会母爱书院总院特意邀请成都书院现场分享其不同运营模式。院长廖晋颥带着汶川地震后“从商业转公益”的故事而来,听完双胞胎院长的事迹,当场鞠躬致敬。她直言“做一天企业就做一天公益”,还霸气地承诺“印尼书院不论是缺课程,还是遇到难题,我们倾囊相授”一南一北的“双案例”让印尼代表团清晰看到“同一旗帜下的多元路径”,深受启发。

共鸣——教育理念的深度交流

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国际部部长王长昆介绍了基金会国际身份(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机构)以及筹建“人类母爱大学”的宏伟蓝图,展现了将母爱教育推向全球的愿景。

最让印尼代表团振奋的,是专题讨论环节的“落地建议”---没有空乏理论,全是青爱基金会多年积累的“实战经验”。

印尼代表Julie Feizal先抛出需求:当地要提升母亲教育水平、解决儿童暴力问题,还计划开蜡染、草药、缝纫工坊,但卡在“怎么落地”,及应如何解决母亲求助愿望遭拒等实际问题。中方坦诚分享中国现状:中国母亲家庭地位较高,现在更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比如应对学业压力、社交恐惧、“躺平”心态等。当双方意识到“宗教差异、教育程度、经济水平”可能成为障碍时,母爱书院总院杜梅副院长当场给出“阶梯化策略”---从“兴趣引入”拉进距离,到“感情建立”获得信任,再到“能力赋能”、“家庭转化”、“社群扩散”,最后用“数据反馈”优化……每一步都有清晰路径;还特别强调“文化敏感性适配”,建议分层设计,避免“一刀切”。这番建议让印尼方眼前一亮,Julie Feizal激动地频频称赞并将所获即刻分享给双胞胎院长。

温情收尾+未来承诺——中印尼母爱友谊再升温

交流的尾声,满是温情细节。代表团参观化州橘红博物馆,在化橘红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感受中医药文化;晚上观摩周末读经班,听班主任余艳芳分享“从生不如死到重拾少女笑容”的重生故事,看学生吴泓颖奶声奶气说“学会了感恩妈妈”。最后,双胞胎院长给孩子们送上家乡的小雨伞和染布,一起涂鸦---五彩小伞下,印尼双胞胎妈妈和中国娃笑着闹着,母爱与友谊在这一刻融成一片。

临别时,印尼代表团反复说“这一天的回忆太美妙了,带着满满的感动和希望回去,加速在本土的推进,赋能印尼妈妈”。

这场首访,意义远超“一次交流”

对青爱基金会而言,这是“全球布局的破局战”:首次验证了“一院一特色,万院一面旗”体系的跨文化适配力,奠定了“国际首访范式”,未来母爱书院的国际协同会更聚焦质量、更易复制;对中印尼而言,这是“民间友好的粘合剂”---没有官方外交的距离感,只有母亲对孩子的爱、公益人对善的执着,让两国人民的心贴得更近。

正如青爱基金会所期待的:母爱无界,公益致远。未来,会有更多“跨国母爱之约”,让爱照亮更多家庭,让中印尼的民间友谊在公益中持续升温。

责任编辑:朱怡娜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