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首页要闻 / 正文

香港建造商会今公布《智慧低碳建筑工地最佳实践指南》 协助承建商制订减碳策略

香港建造商会今天公布《智慧低碳建筑工地最佳实践指南》,属行业首创聚焦减碳的实务指引,协助承建商制订减碳策略,并优化相关流程。

香港建造商会今天公布《智慧低碳建筑工地最佳实践指南》。香港文汇报涂穴摄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吴健怡)香港建造商会(下称“商会”)今天公布《智慧低碳建筑工地最佳实践指南》(下称“指南”),属行业首创聚焦减碳的实务指引,协助承建商制订减碳策略,并优化相关流程。商会联手商界环保协会(BEC)制定有关指南,引入“4M1E”框架(人力、机械、物料、方法及环境)归纳共36项智慧低碳措施,并获发展局及环境保护署支持,为行业提供清晰可持续发展路径,鼓励公司实践,携手迈向政府2050年达致碳中和目标。

全球超过三成的碳排放与建筑活动相关。在香港,减碳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2020年的碳排放量较2005年水平减少约五分之一。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香港特区政府已订立于2030年前将碳排放量减少26%至36%的目标。作为本地建造业的重要持份者,商会积极回应此目标,促进行业进步,首推《智慧低碳建筑工地最佳实践指南》,帮助承建商采纳低碳技术和作业方法,实现绿色转型。

香港建造商会会长廖圣鹏表示,商会一直致力推动建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智慧低碳建筑工地最佳实践指南》正是对发展低碳工地承诺的具体行动。这份指南从承建商的角度出发,提供切实可行的低碳建筑方案,涵盖施工过程及物料选择等范畴。

他续指,欣见这份指南获得了发展局及环境保护署等政府部门,以及业界各持份者的积极支持,希望透过分享这些策略,鼓励业界采纳创新技术及可持续方法,共同为香港的碳中和目标作出贡献。

《智慧低碳建筑工地最佳实践指南》深入阐述了4M1E框架下的36项智慧低碳措施,按实用性、减碳影响及适用工程类型进行分类,方便业界根据自身项目灵活选用。指南涵盖了多个关键领域:在人力(Man)方面,鼓励采用数码化管理平台和建筑信息模拟(BIM)等工具,以优化决策和流程;在机械(Machinery)方面,推动电动建筑机械和临时电力供应的应用,减少对传统柴油发电机的依赖;在物料(Materials)方面,倡导使用低碳混凝土和回收再生物料;在方法(Methods)上,介绍了数码化物料管理系统、预制组件技术及混合实境平台等,以提升效率和减少浪费;而在环境(Environment)方面,则推广采用可再生能源系统和工地废水循环再用等措施,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香港建造商会义务秘书陈贤宗补充,《智慧低碳建筑工地最佳实践指南》不仅是理论性的参考文件,更是实用的行动指南。在指南的制定过程中,收到了来自业界各公司的积极响应和宝贵意见,并透过收集成功案例,根据减碳影响程度为每项措施评定“减碳代币”,高、中、低影响分别获得3、2、1个代币。这种量化方法不仅有助承建商了解各措施的效益,更提供了客观且公平的评估基础,有效鼓励更多业界公司积极参与,将指南中的智慧减碳措施付诸实践。

为进一步推动业界将《智慧低碳建筑工地最佳实践指南》中的策略付诸行动并给予认可,商会推出了“智慧低碳工地标签计划”,旨在表彰在减碳方面表现出色的工地。标签计划根据指南量化每项措施的减碳影响,并以“减碳代币”进行评分:高影响措施可获3个代币,中影响2个,低影响1个。工地需累积至少15个减碳代币(约占总代币的20%)方可获颁标签。计划适用于商会会员承办的土木工程、地基工程及建筑工程项目,每个申请限一个工地。获颁标签的工地将获得为期一年的认可,并会每年进行审阅,以确保其持续符合碳智慧实践标准。

《智慧低碳建筑工地最佳实践指南》现已在香港建造商会网站供免费下载。“智慧低碳工地标签计划”将于即日起接受申请,设有严谨的审批程序。申请者需提交相关资料,经商会秘书处初步审核后,再交由包括商会、发展局、环保署及第三方顾问等代表组成的独立评审团进行评估,最终决定是否授予标签。商会诚邀所有承建商积极响应,了解并采纳智慧减碳措施,为香港建造业的绿色转型注入新动力,共建可持续的未来。

责任编辑:邓海来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