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首页要闻 / 正文

李成恩最新诗集《阳光穿透白雪》出版 北京叙事与女性诗学文本的双重呈现

香港新闻社10月11日报道 李成恩最新诗集《阳光穿透白雪》于9月由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海峡书局出版,既是一部历史、地理与人文精神交织的北京城市诗篇,又是一部明亮、辽阔、深沉的女性生命体验诗篇。

香港新闻社10月11日报道 李成恩最新诗集《阳光穿透白雪》于9月由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海峡书局出版,既是一部历史、地理与人文精神交织的北京城市诗篇,又是一部明亮、辽阔、深沉的女性生命体验诗篇。全书分为“梦的瓷器”与“我与我的未来相遇”两辑,共收入李成恩90首短诗,1首长诗。这部诗集是北京作协签约作家扶持作品,系北师大文学博士马晓康主编的“百年新诗百部典藏”之一。

李成恩是中国80后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北京作协签约作家。著有诗集、散文随笔集、小说集、绘本等25部。作品翻译为10多种外语,出版有多部英语诗集。曾参加诗刊社“青春诗会”、全国青创会、德国科隆艺术节、哥伦比亚麦德林国际诗歌节、墨西哥城国际诗歌节等。曾获得首届屈原诗歌奖、第二届李白诗歌奖等。美国《华尔街日报》、英国《卫报》英文网曾报道其英语诗集出版并刊发书评。

80后作家李成恩。

《阳光穿透白雪》这部诗集是李成恩的地域诗歌与女性诗歌美学的探索成果。以史诗的视角、个体生命的体验,以及细腻的意象与女性的审美,呈现出时空互文中的北京叙事与女性主体性,是一部女性诗学的语言创新之作。

第一辑“梦的瓷器”是李成恩以北京为题材创作的作品,收入了《从前门梦回历史》《秋天来到灼药居》《当雪花开满世界》《与城市对话》《与建筑对话》等北京题材的作品。

李成恩在《阳光穿透白雪》中构建了梦境瓷器与未来镜像的双重隐喻,实现地理空间与精神维度的深度互文。第一辑从前门的历史回响出发,将灼药居的秋色、雪覆京华的凛冽凝练为釉彩般的记忆介质。李成恩强化了历史沉积——当建筑蜕变为呼吸的文物时,北京升华为承载集体记忆的诗歌考古场域。这种书写策略与陌生化诗学形成对话:以“雪花开满世界”的通感修辞,既消解传统咏物诗的抒情定式,又以女性特有的知觉重构城市文本。

第二辑“我与我的未来相遇”是李成恩女性题材创作的集中呈现,收入了《浮云》《虚无》《少女时光》《虞姬》《李清照》《秋瑾》《张爱玲》《温和的修炼者》《吹口哨的女孩》《天使的孩子》《高跟鞋》等女性诗歌。

第二辑通过虞姬、李清照、秋瑾、张爱玲与“我”的跨时空对话,完成女性写作谱系的拓扑学重构。诗人将温婉修行者与吹口哨少女、高跟鞋等意象并置,打破线性性别叙事。通过浮云-虚无的意象矩阵,构建女性存在主义诗学模型,相较于80后常见的身体写作,李成恩更专注精神矿脉的掘进——当骨骼松动的白鹤发出金属质感的鸣叫,传统闺怨词被转化为具有声波爆破力的语言装置。这种创作既承续李成恩的神秘诗性,又以现代性咏叹,将个体经验嵌入历史、地理与女性诗学的精神框架。

作为“百年新诗典藏”系列之一,该诗集通过90首短诗与1首长诗的编选体例,达成艺术纯度与经典潜质的平衡。既有《少女时光》的私语化抒情,又借《与城市对话》拓展诗歌的公共维度。诗人以瓷器易碎性与阳光穿透力的悖论隐喻,实践了著名文学评论家张清华对李成恩的评价:“将叙事、思辨与抒情冶于一炉”。从文学史维度看,该诗集为80后写作开辟新径:李成恩的代际异质性——她以持续创作既应答新诗百年脉络,又以女性视角重估经典化尺度。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张清华评价:李成恩创造了一种新的语感与叙事,在新一代诗人中,她陌生、机智、跳脱而丰富的语言十分抢眼,她将叙事、议论、感叹、分析熔于一炉的写法,有力地拓展了诗歌写作,特别是女性写作的内涵与边界,为当代诗歌贡献了新的可能性。

评论家唐晓渡评价:李成恩在大规模尝试诗的叙述可能,以拓展其内部格局的同时,又采取了当下拆解的策略,并据此锻造出她前景广阔的语言风格,其质地跳跃于坚硬和柔韧之间,急切与从容之间,直捷和隐约之间,漫不经意和精雕细刻之间。

诗人、作家韩东评价:在当代女性诗人中,李成恩是具有超强能量的那种。她的写作体量大、力量充沛,却不乏幽微的细腻和敏感。李成恩的诗歌中有风景,这在当代诗歌写作中比较少见。她的奇思妙想和意象组织也出人意表,常抵达情绪表达的核心。她是一个诗歌矛盾体,一个女性写作的神秘人物,一个在诗歌中圈子外的异类。

《华尔街日报》英文网刊发评价:李成恩将个体生命体验嵌入中国数千年来积淀的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人文精神,创造了一种极具现代意味的诗歌咏叹调。

英国《卫报》英文网刊发评论认为,李成恩是一个持续保持创作活力的诗人。她是中国80后诗人中的异数,她的写作视野开阔,具有较大的空间意味和底蕴。

“百年新诗百部典藏”系列包括《胡适诗选》《冯至诗选》《朱湘诗选》《刘半农诗选》《徐志摩诗选》《戴望舒诗选》《朱自清诗选》等经典作品,突出了不同年龄段诗人的作品,紧扣文本的“经典性、艺术性、代表性”,体现着包容、多元和尊重历史、着眼未来的视域。知名出版人马启代强调:“百年新诗百部典藏承载着汉语诗学的精神脉络,以‘百部’为体量、以‘典藏’为追求,既是对百年新诗创作成果的系统梳理与集中呈现,也试图为当代及后世读者留存优秀诗歌文本。”

责任编辑:王兰兰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