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首页要闻 / 正文

邓飞:香港在“十五五”规划的双向赋能之路

“十五五”期间,香港既要以自身发展的“小齿轮”咬合国家战略的“大齿轮”,又要以服务大局的“新作为”彰显“一国两制”优越性,实现“香港繁荣”与“国家强盛”的双向成就,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注入强劲的“香港动能”。

文|邓 飞

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明确提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十五五”时期是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期,“十五五”规划建议为香港破解发展难题、培育新增长极提供战略机遇,也赋予香港进一步发挥优势、服务国家大局的重大使命。香港须紧扣“国家所需、香港所长”,在实现自身更好发展的同时,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注入“香港动能”,书写“一国两制”实践新篇章。

从实现自身更好发展来看,香港需以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在巩固传统优势、培育新质生产力、深化区域协同三大领域精准发力。

进一步发挥金融优势

在金融领域,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可依托全会“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进一步拓展人民币债券、外汇交易规模,开发与大宗商品挂钩的人民币期货产品,强化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排名第三、创科金融全球第一的优势,同时优化港股市场机制,吸引更多“一带一路”沿线主权基金与科技企业落户,让金融优势深度对接国家“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求,形成“金融+创科”双轮驱动格局。根据香港交易所数据显示,在2024年,港交所共迎来71只新股上市,总集资额达880亿元,位列全球第四,这一势头若与创科企业上市便利化政策结合,将为香港金融市场注入持久活力。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上,香港可借力全会“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导向,发挥5所世界百强高校的科研优势。一方面,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低空经济等领域与内地国家实验室联合攻关,例如依托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已进驻的近30家企业,建立跨学科研发中心,推动算法、算力等关键技术突破;另一方面,利用“国际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定位,通过简化外籍科研人员跨境工作手续、提供研发资金补贴等政策,吸引全球顶尖人才,将香港打造为“新质生产力策源地”。正如港澳问题研究专家郭万达所言,香港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生物医药政策优化等方面已具备基础,“十五五”期间有望实现从“科研成果转化地”到“技术创新发源地”的跨越。

区域协同则是香港破解发展瓶颈的关键路径。全会提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香港需以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新定位为抓手,加速北部都会区建设,并简化土地审批流程,推动洪水桥—前海港深西部铁路、新田科技城等基建项目落地。特区政府发展局预计,北部都会区此一战略发展区域将创造逾50万个优质多元职位,提供约50万个新住宅单位,既缓解住房与就业压力,又形成“港深创新产业走廊”。同时,拓展“港资港法港仲裁”机制至更多领域,在市场规则衔接上率先突破,让北部都会区成为“湾区协同发展示范窗口”,实现与深圳的“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从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来看,香港需立足“超级联系人”角色,在对外开放、科技协同、文化传播三大维度贡献独特价值。作为国家高水平开放的“桥头堡”,香港可依托“零关税”政策与普通法体系,为内地企业出海提供“一站式”服务。新成立的“内地企业出海专班”,能协助企业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尤其开拓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同时,特区政府也要吸引海外资本通过香港投资内地,构建“海外资金—香港配置—内地资产”的循环体系,强化国家在全球资本流动中的主导权。根据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数字经济实验室数据显示,2025年1至5月,我国向东盟地区出口2,645.9亿美元,同比上升12.2%。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将可使香港成为国家内外循环的“关键节点”。

为国家创新提供智力支撑

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领域,香港可发挥科研与人才优势,助力国家突破“卡脖子”技术。一方面,联合内地科研机构开展半导体、生命科学等领域联合攻关,推动内地科技成果通过香港的国际认证平台实现全球化推广;另一方面,依托北都大学城设立国家实验室,吸引国际科研团队入驻,促进大湾区科研人才跨境流动。有政界人士建议,香港可吸引海内外龙头企业设立国际研发中心,通过“企业出题、大学解题”的产学研模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国家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智力支撑。

文化传播层面,香港可紧扣全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要求,打造“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借助故宫文化博物馆、M+博物馆等文化地标,举办国际艺术展、影视节等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融合,以国际化表达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依托与海外的紧密文化联系,推动“留学香港”品牌建设,吸引“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人才来港学习,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青年群体,为民族复兴凝聚人心力量。

“十五五”期间,香港既要以自身发展的“小齿轮”咬合国家战略的“大齿轮”,又要以服务大局的“新作为”彰显“一国两制”优越性,实现“香港繁荣”与“国家强盛”的双向成就,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注入强劲的“香港动能”。

(作者系立法会议员)

责任编辑:王兰兰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