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副主席、共享基金会主席梁振英(右),共享基金会总干事陈英凝教授(左)。
有逾百年历史的医院道4号,首阶段活化工程完成後,由非政府慈善机构「共享基金会」进驻,作为全球总部,将於周日首度向公众开放。基金会今日(21日)举办传媒预览,全国政协副主席、共享基金会主席梁振英表示,活化工程用了4个半月时间,门廊的颜色是中国红,寓意中国人拿着善心、知识和技术,从这裏出发跨洋过海,走到四大洲十个国家,超越政治、种族、文化和语言隔阂,走到一帶一路各国人民身边,行善积德,构建人类健康卫生共同体。
梁振英称,活化工程用了4个半月时间,包括加装中央冷气系统等,但同时保留多项原有特色,包括英式砌筑法、削製砖工艺、木拱门、水平饰线等和内部原有结构。同时,新设入口门廊以「中国红」重新涂装,象徵中国人的慈善力量由香港走向世界,亦与建筑过往红砖外墙的历史脉络呼应。
他续称,基金会成立7年来,国际援助工作已拓展至4大洲共10个国家,并积极推动多项公共卫生合作项目,成果更在9月获外交部在例行记者会中予以肯定。基金会积极践行「一帶一路」倡议,足迹遍布老挝、柬埔寨、东帝汶、洪都拉斯等地,在8大医疗与公共卫生领域为当地民众提供援助。至今,基金会已在全球五个国家完成超过25000例免费白内障手术,惠及无数居民。基金会的工作更於今年九月获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中特别提及,彰显国际影响力。
位於港岛西区的医院道4号建於1921年,以阶梯式布局顺应太平山山坡地势,百年来与公共卫生密不可分,曾是清洁工人宿舍、市政员工宿舍、露宿者庇护所,一直服务香港卫生与社会的需要。该用地占地约1046.8平方米,包括一座5层高的主大楼和一座1层高的附属大楼,属二级历史建筑。
基金会表示,在尽量「最小改动」的情况下开展活化工作,保留建筑的历史结构与工艺细节,同时让建筑具备当代办公、教育与公共交流的功能;透过今次活化工程,医院道4号不但保存了作为历史建筑的原貌,也成为面向未来的公众教育与国际合作平台。
今年7月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批准以私人协约方式,将该幅土地连同建筑物,以1000元象徵式地价批予共享基金会作办公室用途。基金会经过四个月的活化工程後,在此设立全球总部,延续公共卫生服务的初心,并开启深化国际合作、传承人道精神的新篇章,建筑物将於周日首度向公众开放。(记者 李铭欣 / 摄影 冯瀚文)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