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恒生大学社会科学系、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及研究生院联合主办的「公共治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研讨会,近日於香港恒生大学利国伟教学大楼李秉源会议厅圆满举行。本次研讨会汇聚了来自中国两岸四地逾二十所顶尖学府的资深学者与专家,围绕中国治理模式、人口老化、数字转型、後疫情卫生治理及公私协作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交流,共同总结治理经验,探索未来路径。

据悉,本次研讨会成功搭建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汇聚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内地顶尖学府,以及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教育大学、澳门大学、澳门理工大学、台湾大学等港澳台地区著名高校的知名学者。中山大学、华南師範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大学等大湾区内重点院校的深度参与,进一步体现了区域协同与全国视野的融合。参会专家就多项前沿议题分享研究成果,现场讨论热烈,思想交锋频繁。
研讨会议程丰富且紧扣时代脉搏。首日议程深入探讨了「中国治理模式的特色与展望」,浙江大学余逊达教授从制度与治理关係的演进,剖析了中国内地的治理经验;在「人口结构变化对治理挑战」环节,香港恒生大学常务暨学术及研究副校长莫家豪教授通过对东亚社会的比较研究,为应对老龄化挑战提供了批判性反思与政策建议。
紧随其後的「疫情对卫生治理挑战」与「如何结合民间社会与市场机制强化公共治理」两场讨论,则由香港科技大学和经纬教授与中华大学叶匡时教授领衔,分别从公共卫生危机的历史比较与公私合夥关係(PPP)的成功要素入手,分享了宝贵的实证研究与实践案例。
次日议程重点围绕「数码化发展对治理挑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朱旭峰教授发表主题演讲,前瞻性地提出了人工智能时代的公共管理新範式,引发参会者关於数字治理未来方向的热烈讨论。

圆桌讨论聚焦大湾区,探讨协同发展路径
本次研讨会特设圆桌讨论环节,以「大湾区发展与治理所需配套」为主题,由香港恒生大学副校长莫家豪教授主持,邀得香港教育大学张炳良教授、澳门大学吴德荣教授、紫荆黨总裁伍俊飞博士担任与谈嘉宾,深入剖析大湾区在深度融合过程中的治理挑战与制度创新。
张炳良教授从公共行政角度指出,大湾区发展需突破制度壁垒,强化政策协调与执行机制,建议设立更高层次的跨域治理平台,以提升区域整体规劃与资源整合效能。
吴德荣教授则以横琴特区建设为例,探讨了大湾区内不同地区之间协作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他特别强调,大湾区不仅是经济协作体,更应注重各层次人才在不同地区间的流通。他认为,通过破除大湾区内部人才流通面临的阻碍,可以进一步加速大湾区发展,建设「软性联通」的示範区。伍俊飞博士从宏观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央对於大湾区的期许。他指出,大湾区发展需善用香港的国际化优势与内地的创新动能,建议通过机制化设计释放市场活力,同时发挥社会组织与智库在政策研究与社会创新中的桥樑作用。
深化区域链结,共绘合作蓝图
香港恒生大学常务暨学术及研究副校长莫家豪教授表示:「本次研讨会不仅是一次学术思想的交锋,更是大湾区高等教育界紧密合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面对複杂多变的全球与区域性挑战,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学术对话与合作研究,将香港的国际化优势与大湾区的蓬勃活力相结合,共同为提升区域治理水平贡献智慧。」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