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下午,香港大埔宏福苑发生五级火警,截至发稿时间,火警已造成至少128人死亡,令人痛心。专家接受香港中通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场惨重的火灾暴露出严重的安全漏洞,应引起社会的警醒和反思。

11月26日,香港大埔宏福苑发生五级火警,宏昌阁外墙棚架率先起火,其后蔓延至宏泰阁及宏新阁等大厦。(香港中通社记者 谢光磊 摄)
昨日(27日)凌晨,警方拘捕3名负责屋苑大厦维修的工程公司负责人,包括2名董事及1名工程顾问。初步调查显示,涉事屋苑正进行维修工程,怀疑有人使用未符合防火标准的外墙保护网、防水帆布及塑料布等,人员亦发现涉事大厦有窗户怀疑被安装发泡胶板。
针对网络上对脚手架引发火灾的质疑,香港理工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系副教授、智慧消防与城市韧性研究中心副主任黄鑫炎,在接受香港中通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此次大埔火灾是在建筑外面首先被点燃,然后快速地向顶部蔓延,可燃物无非就是竹子和外面的塑料网。
黄鑫炎分析称,涉事楼宇已经40多年了,没有发生过任何重大的火灾,恰恰是在翻新的时候,在外面装了这些可燃的脚手架,才导致了这个火灾,所以它不是建筑本身的问题,而是在保养和维修的时候增加了火灾隐患。然后,所有的楼外面都包了这个脚手架,进一步减少了楼与楼之间的间隙,才导致其他楼被第一栋着火的楼点着的风险增加。
黄鑫炎估计,此次大埔火灾后续事故认定不会短于6年。2016年,香港一个迷你仓的火灾造成两名消防员牺牲,直到2022年才公布事故调查结果,而此次大埔火灾更加严重,调查时间或许更久。
但黄鑫炎表示,事故认定不是单纯的调查,它更多是需要一个全社会的反思。因为无论最后责任认定是装修公司造成的还是工人操作不当导致的,他们都不会赔得起,所以简单地追究个别个体的责任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黄鑫炎说:“类似的火灾之前出现了很多次,每年都出现,为什么依然还要使用竹制的脚手架?为什么翻新的时候所有的楼都要同时在翻新,让楼与楼的间距进一步减小?这些其实很多值得反思的。”
黄鑫炎并非反对竹棚的使用,但他认为,整个楼都铺上竹棚,处于非常极端的状况,这种情况应该要禁止。
(来源:通视,记者:涂悦清 崔隽)
香港楼宇安全学会会长何巨业进一步指出,目前楼宇维修安全性存在两大漏洞。
首先,在材料安全方面,尽管香港特区政府已经有明文规定,要求安全网等外墙的围封材料要有阻燃的能力,但实际这个要求未必能够很细致地被执行。而且材料是有时效限制的,材料是否已经年久老化,或者反复使用而失效,从资料上没有明确说明。
第二,在质量的监督管理方面,承建商对质量安全的意识是否够强,是否尽职地履行管理责任、使用适当的材料、做好监管。何巨业认为,如果承建商本身有尽力做好了这些工作,出现风险的几率会降低很多。
(来源:通视)
(完)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