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谭岳衡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对外采取单边手段,试图用关税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实现所谓“美国优先”全球贸易格局;对内则继续削减政府开支、收紧移民政策等,对美国内政、国际经贸和地缘政治带来新一轮冲击。作为高度外向型经济体,香港首当其冲。但是历史告诉我们,危中有机,香港在谨慎应对挑战的同时,更要看到挑战背后的巨大机遇,充分利用香港所长,灵活应变,在特朗普2.0时代危中寻机。
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全球贸易伙伴加征“对等关税”,并多次威胁上调对华关税,导致中国商品累计关税高达245%。香港作为实行零关税的自由港,要看到关税战下的新消费机会和战略窗口机遇。一方面,香港市场上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商品以及内地商品价格优势显著,吸引大量来自内地及海外的消费者。另一方面,凭借零关税优势和国际仲裁中心角色,香港能够为化解关税争端提供一种新途径,利用成熟的普通法体系和专业服务网络,协助跨国企业设计出更具弹性的供应链方案,抗衡贸易壁垒冲击。更关键的是,香港在数字清关、绿色产品认证等新型贸易基建的先行实践,可为重构多边贸易规则提供重要试验场,推动国际贸易环境向更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
特区政府应鼓励和支持本地企业发展跨境电商平台,连接内地消费者与国际市场,通过降低物流成本、优化购物体验,增强竞争力,吸引更多海外品牌通过香港进入内地市场;二是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探索在货物通关便利化、金融服务创新等方面的合作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自由贸易区域;三是依托香港成熟的普通法体系,设立专门处理国际贸易争端的仲裁中心,提供高效、公正的争议解决机制,吸引更多跨国企业在港设立总部或区域办公室。
中概股回流 港必成首选地
关税战影响下,中美关系不确定性增加,中概股ADR会否在美退市并回流港股,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话题。香港已经设立海外上市企业回归的便利框架,目前基于港交所规则,筛选出符合双重上市和第二上市标准的标的有超过30家公司,多数在美股市场成交活跃。未来地缘政治冲突若升级,引发中概股回流,不仅有机会为香港带来短期资金流入,市场交投进一步活跃,更为香港升级全球资产配置能力提供契机。
香港应当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赋能和生态优化,做好中概股回流准备,逐步从“中介型市场”转向“全球资本配置枢纽”。具体而言,一是要为市场流动性做足准备。通过推动“新股通”、扩大“港股通”、扩大人民币柜台等创新机制吸引更多活水,针对内地养老基金、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主权财富基金及养老金,进行专项宣传路演和建立绿色通道,培育更多长线资金参与港股市场。二是强化市场基础设施韧性和配套的金融产品体系,提升港交所处理扩容交易的能力,推动金融机构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配套的对冲及风险管理工具。三是监管部门加强协同沟通,就规则冲突解决、审计底稿互认等进行有效衔接,在提升监管效率和维护市场稳定之间达至良好平衡。
打造“留学香港”品牌
特朗普上台后亦收紧签证政策,撤销大批在美国际学生的签证或合法居留身份,这些举措间接影响国际学生赴美学习意欲,留学生回流或成为新趋势,这也为香港加速建设国际专上教育枢纽,打造“留学香港”品牌带来重要机遇。香港拥有5所全球百强大学,是区域内难得的国际化教育高地,绝佳的地理位置、专上教育文凭的高认受性和相对平价的升学费用,使留学香港可以成为留学生的“性价比”之选。
就此,香港一要做好国际专上教育枢纽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就香港的中长期人力需求及专上教育架构和内容进行策略研究,订立一套详细的发展蓝图,分阶段、分领域推进枢纽建设;二要持续提升专上院校教研水平和硬件设施,在确保本地学生学位供应的前提下,逐步提高教资会资助大学和自资院校的非本地收生上限,鼓励与协助大学开设更多国际化课程,为留学生提供双学位、国际交换计划、跨国合作课程等多元选择;三要加强国际招生工作,特别针对美国回流学生,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学生制定相应招生政策和宣传措施,通过举办海外专场宣传活动、国际教育展览等方式,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来港就读,保持生源国际化。
建设湾区产业研发集群
香港当前正大力布局发展建设国际创科中心和国际人才中心,需要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合力,尽可能地提升对全球“最强大脑”的吸引力,把握机遇,以产业和研发集群吸引力,招徕、留住科研人才。一方面要聚焦于建设“国际基础研发集群”,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建设国际人才高地;另一方面,香港要发挥自身金融优势,加强资本赋能创科产业,支持各种引导基金设立专项产业基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鼓励发行债券、银团贷款、项目融资,为产业集群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支持。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立法会议员)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