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素蔚
立法会日前通过“坚定团结迎抗关税贸易战,强化香港国际窗口效能”议案,这不仅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当前中美贸易形势的共识,更为香港未来的发展路向提供了宝贵意见。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这项议案的通过恰逢其时,为香港应对外部挑战、把握发展机遇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框架。
当前,全球贸易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美国对华大玩关税数字游戏,一度骤增至245%,更无视香港单独关税区地位,对港施加高额关税,这一政策对香港转口贸易造成直接冲击。2024年香港对美出口总额达2,956亿港元,其中九成为转口贸易,涉及内地、台湾地区、新加坡等多地商品。美国大挥关税大棒,这种单边主义的霸凌行为,不仅扭曲了正常的国际贸易秩序,更对香港长期建立的贸易网络构成挑战。然而,议案的通过表明香港社会已经形成共识,笔者认为被动防守不如主动转型,危机之中往往蕴含着新的发展机遇。
在新经贸格局 显现更大价值
香港的优势在于其独特的国际地位和灵活的经济结构。作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香港拥有健全的法治环境、高效的金融体系和高度开放的市场。这些制度优势不会因外部关税壁垒而改变,反而可能在新的国际经贸格局下显现出更大价值。
近年来,特区政府已与21个经济体签署9份自贸协定,并推动企业进军东盟、中东及“一带一路”市场。面对关税压力,香港更应加速多元布局,包括全力加速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透过区域关税减免,整合亚洲供应链,降低企业成本;同时拓展内需与大湾区机遇,内地“双循环”战略为港企提供14亿人口市场,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效应更可弥补对美贸易损失。此外,也需要及时升级智慧港口与高增值服务,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转口效率,发展绿色燃料、艺术品交易等新兴产业,巩固贸易中心地位。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美博弈持续的背景下,香港金融市场正展现出独特的“避风港”特质。数据显示,自美国政治环境波动加剧以来,恒生指数曾一度飙升21%,跑赢全球主要市场。根据90日相关性指标分析,港股与美股的走势背离程度已创下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以来的新高,这充分说明香港市场正在形成独立的价值定位。目前已有33家中概股选择回流香港上市,中东主权基金也加大对港股的配置力度,反映出国际资本对香港金融市场的持续看好。
巩固离岸人民币枢纽地位
为进一步强化这一优势,特区政府应积极简化中概股回流机制,考虑设立专门的绿色通道,适度放宽市值门槛要求,同时大力推动人民币计价股票的发展,这将有效巩固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枢纽的地位。
创新科技将成为香港经济的新增长点。美国的技术封锁反而加速了区域科技自主创新的步伐。香港拥有顶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结合大湾区完备的产业链,完全有能力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取得突破。特区政府近期加大对创科产业的投入,正是把握这一趋势的明智之举。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腹地。北部都会区建设有序推进,香港与大湾区其他城市的协同效应将日益显现。这不仅能帮助香港企业拓展市场,更能促进产业升级和人才交流,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议案的通过只是一个开始,关键在于后续的落实执行。这需要特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维护传统优势的同时,香港更需要以创新思维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历史证明,香港最擅长的就是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在变革中实现飞跃。只要坚守核心价值,把握国家发展机遇,香港必能在新的国际经贸格局中继续发光发亮。
(作者系立法会议员)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