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资讯 / 正文

京玉携手十五载 见证玉树“涅槃重生”

北京援青是首都践行国家战略、服务民族团结、探索高原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生动实践。

北京援青是首都践行国家战略、服务民族团结、探索高原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生动实践。十五年来,从灾后重建到打赢脱贫攻坚战、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到助力乡村振兴,从改善民生、凝聚人心到交往交流交融等实践,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北京市始终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和“首善标准”推动援青工作从“单向帮扶”向“双向赋能”深化,从“民生兜底”向“高质量发展”跃升,从“物质支援”向“精神共融”拓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援青之路,为玉树州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注入强劲动力。

援青十五周年系列报道——灾后重建篇

2010年4月14日,一场7.1级地震重创青海省玉树州。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北京市迅速响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深厚民族情谊,拉开了对口援青大幕。如今,这座曾经满目疮痍的高原城市已涅槃重生,成为兼具藏族风情与现代气息的生态新城,见证着京玉两地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

驰援玉树

火速集结,精锐力量奔赴灾区。地震消息传来,北京市即刻行动。市政、城建、住总、建工等4家国有企业迅速响应,紧急抽调3000多名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精兵强将,日夜兼程奔赴受灾严重的玉树州。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专家深入灾区实地考察,综合考量当地的藏族文化特色、未来发展需求,以及供水、排水、垃圾收运等多种功能,在反复研讨与修改下,先后设计出30版图纸,最终敲定12版科学合理的方案,为隆宝镇、哈秀乡的全面重建筑牢根基。

涅槃重生

三年重建,全方位打造新玉树。在灾后重建的三年里,北京市高质量完成了6大类114个援建项目,涵盖城乡居民住房、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谐家园、特色产业、生态环境等多个关乎民生与发展的重要领域。

住房和基础设施方面

北京市援建隆宝镇和哈秀乡的近3000套农牧民住房建设任务提前完成,为受灾群众建造了安全、舒适的新家。建设市政道路20余条,铺设给水、污水、雨水、燃气等市政管线200余公里,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保障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也为经济发展打通脉络。

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方面

新建的隆宝镇寄宿制小学和哈秀乡寄宿制小学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为孩子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新建了供水厂和国内海拔最高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不仅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吃水难题,也让长江、黄河和澜沧江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实现良性循环,为三江源地区的生态保护贡献力量。

如今的玉树州,藏式风格民居鳞次栉比,平坦宽阔的柏油路四通八达,窗明几净的现代化学校书声琅琅,设备先进的医院守护着群众健康,曾经的废墟上崛起一座充满生机的高原新城。

匠心铸就

品质工程,荣誉见证援建成果。北京市援建的这些项目,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过硬。在建设过程中,始终秉持高标准、严要求,力求每个项目都成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品。众多项目荣获行业大奖,其中有17项工程荣获结构长城杯奖,18项工程荣获竣工长城杯奖,4个项目获得全国“安康杯”,6个项目获得北京市“安康杯”,23项工程同时被评为北京市和青海省“文明安全工地”。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是对援建工程质量的高度认可,更是北京市用心用情援建玉树州的有力见证。

持续支援,巩固成果再启新程。十五载春华秋实,从抗震救灾到长效支援,从硬件建设到软件提升,北京市始终与玉树州同呼吸、共命运。未来,两地将继续携手前行,在乡村振兴、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等领域深化合作,让新玉树州在雪域高原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续写京玉携手的美好篇章。

责任编辑:吕泽鹏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