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信访局局长李文章说,如果信访问题久拖未决,个别性事件可能激化为群体性事件,影响大局稳定;要正确处理维权和维稳的关系,从源头预防减少社会矛盾,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利益诉求。
中共中央党校机关报《学习时报》星期一(8月11日)在头版头条刊发李文章署名文章《充分发挥信访工作反映社情民意“晴雨表”作用》。
文章称,信访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群众权利救济的重要补充渠道,必须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引导人民群众通过理性合法途径表达利益诉求、维护合法权益。
李文章指出,如果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久拖未决,个别性事件就可能激化为群体性事件,局部性问题就可能转化为全局性问题,非对抗性矛盾就可能转化为对抗性矛盾,不仅会影响社会和谐,还可能影响大局稳定。
他说:“我们必须始终从群众的立场考虑问题,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认真对待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正确处理好维权和维稳的关系,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
李文章认为,信访工作是维护权益、防范风险的重要渠道,要始终把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摆在突出位置,聚焦群众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带着感情和责任为群众排忧解难,解决好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信访突出问题,不断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坚实基础。
他也说,信访问题大多是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政策制定得好不好、问题解决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由衷感到权益受到公平对待、利益得到有效维护,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李文章最后提出综合施策化解信访突出问题,准确把握信访矛盾复杂性、敏感性、突发性,分析研判信访形势和矛盾风险动向,压实属地、部门和领导责任,妥善消除各类问题隐患;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化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动建立健全政策性群体性信访问题、重点领域突出信访问题、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协调化解机制,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