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港大医学院发现错误标签盘尼西林过敏 增加膝关节手术后关节严重感染风险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的内科学系与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研究团队发现,过敏标签错误与膝关节手术后出现严重人工关节感染的风险有关。研究显示,若病人被误标为对盘尼西林或β-内酰胺抗生素过敏,发生人工关节感染的机会显著增加,不仅造成病人术后剧烈疼痛,更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治疗成本亦高昂。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李芷珊)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的内科学系与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研究团队发现,过敏标签错误与膝关节手术后出现严重人工关节感染的风险有关。研究显示,若病人被误标为对盘尼西林或β-内酰胺抗生素过敏,发生人工关节感染的机会显著增加,不仅造成病人术后剧烈疼痛,更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治疗成本亦高昂。有见及此,港大医学院已推出全港首个药剂师主导的盘尼西林过敏评估先导研究服务,以应对这个重要的医疗问题。新服务强调准确记录病人过敏资讯的重要性,有关研究结果已在《The Bone & Joint Journal》上发表。

错误标签盘尼西林过敏记者会(香港文汇报涂穴 摄)

盘尼西林及相关的β-内酰胺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最有效的药物之一,但香港约有2%人口被标签为对盘尼西林或B-内酰胺抗生素过敏,他们往往被处方效果较差、风险较高的替代药物。不过过往研究显示,多达九成的过敏标签出现错误,港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内科学系风湿及临床免疫科主管兼临床助理教授李曦解释,“许多错误的‘过敏’标签,其实是在病人年幼时因出现皮疹反应而记录下来,也可能是根据在香港以外地区进行不当的皮肤测试而作出的判断。这些过时的标签往往阻碍了病人获得最佳治疗,尤其在进行如膝关节置换等重大手术时更为关键。”

港大医学院临床医学学院矫形及创伤外科学系名誉临床助理教授张文康表示,研究团队分析1993至2021年期间在玛丽医院进行的逾4,700宗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数据,结果有165名被标签为盘尼西林过敏的病人,当中5人(3%)出现过敏反应,而没有盘尼西林过敏标签则有4,565人,感染人数只有34人(0.7%),反映盘尼西林过敏标签是人工关节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令感染风险增加接近五倍,这与多项不良结果有关,包括病人须使用二线抗生素、延长住院时间、死亡率上升、医疗费用增加,以及出现多重抗药性病原体。

其中一名病人叶女士表示,她自幼因麻痹症致左腿无力,多年来依靠右腿行动,加上热爱行山、跳舞与游泳等活动,她长期过度使用右腿而屡受创伤,不仅曾因膝盖骨折多次接受手术,更在十多年前出现腿部红肿刺痛症状,经诊断为血管发炎,并一度被告知对盘尼西林等药物过敏。随著脚部韧带逐渐松弛形成“X型脚”,加上既有一型糖尿病与膝盖手术史,医生建议她接受手术,并且术前使用盘尼西林以控制感染风险。经过检测后,医生确认叶女士并无该药物过敏,遂安排她去年2024接受手术,术后一年半间未出现严重感染,膝关节恢复情形良好。

鉴于药物过敏评估的需求迫切,港大医学院推出全新的药剂师主导、以研究为本的盘尼西林过敏评估先导服务。患者无需医生转介,即可直接前往港大社区药房接受专业评估。受过专业训练的药剂师会进行初步评估,如有需要,患者可获直接转介至免疫科医生作进一步检查,整个流程完善且协调良好。这种优化模式不仅提升了病人的整体就诊体验,亦有助减轻医院过敏门诊的庞大需求。港大医学院的新举措让药剂师在识别和管埋错误过敏标签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为香港的社区过敏护理服务树立新标准。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