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永年致辞。(大公报记者 林少权 摄)
(大公报记者 刘矿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今天出席《世界湾区经济论坛2025》时表示,“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国人均GDP到2035年可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让香港及澳门未来十年迎来不得了的机会。粤港澳大湾区(下称大湾区)在硬件方面已获得很好的根基,在软件方面也要对接,高质量发展创新科技。
郑永年指出,大湾区未来发展需要注意多个层面革新,例如需要重新定义人才,由着重学术人才,未来要过度为着重推动工业发展的技术应用人才。第二是改变科研经费的投入,更多投向年轻人所领导的科研项目。第三是重新定义何谓“科研”,不再以发表论文视为科研。第四是解决不同科研机构、实验室相互不联不通的问题。
第五是产学研问题,由科研到技术转化,到项目融资,实务上是不可能由一个人全过程处理。第六是重视应用技术人才。第七是建立风投生态体系,为耐心资本提供良好环境。第八,金融服务应该向中小企业倾斜,大型企业获取的资源已经太多,不少中小型专精企业无法得到资本,未来要做到“抓小放大”。第九,放松监管,加快技术落地,例如生物医药科技。美国去监管,欧洲过度监管,大湾区要取得中庸之道。第十是加快大湾区融合发展。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