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四周年酒会今日(28日)下午在香港君悦酒店隆重举行。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副主任卢新宁、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署理特派员潘云东、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政务司司长陈国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律政司司长林定国、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政治工作部副主任王志学、香港新闻界庆祝国庆筹委会主席、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主席李大宏等主礼。
李大宏致辞。
香港新闻界庆祝国庆筹委会主席、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主席李大宏致辞时表示,过去的七十四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成就了彪炳史册的不朽传奇。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国梦这一核心概念,重塑中国信仰、重聚中国力量、擘画发展蓝图,勾勒出中国巨轮驶向理想彼岸的清晰航线。香港的命运从来与祖国紧密相连。香港回归祖国以来,中央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香港与祖国内地和衷共济、守望相助,共同创造了经济腾飞、体制创新的中国奇迹,香港新闻界在此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李大宏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香港发展进入了由治及兴新阶段,香港新闻人躬逢其盛,如何从国家大战略、大格局、大愿景中去思考自身的角色定位,这是大家都十分关心的话题。我们投身新闻行业,既出于对新闻专业的热爱,更出于将香港这个共同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的崇高理想。作为新闻人、新闻媒体,“建设性”可谓应有之义。
李大宏在致辞时指出,做“建设性媒体”,首先要厚植家国情怀。(点新闻记者摄)
李大宏就新时代如何做好“建设性媒体”,分享几点看法。他指出,做“建设性媒体”,首先要厚植家国情怀。香港是多元社会,大家理念或有不同,但爱国爱港是最大的公约数。今年的香港新闻界国庆筹委会有40多家传媒的200多位社长、总编以及新闻采编和行政主管参与,阵容空前鼎盛,充分显示香港新闻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感显著提升。香港当前由治及兴的局面来之不易,未来还会面对各种挑战,我们要当好香港这个家园的建设者和维护者,坚定捍卫宪法、基本法共同确定的香港宪制秩序,明辨是非,坚守法治;要积极搭建集思广益的平台,凝聚社会主流共识,汇聚一切建设香港的积极力量,形成发展的合力。
李大宏表示,做“建设性媒体”,必须要优化专业质素。在公共传播时代,新闻媒体已从传统的记录者、报道者,向事件的参与者、推动者转变。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难点热点,我们不能只执着于发现问题、曝光问题,而应该多走一步,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多发建设性声音,多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只为了销量或流量而热衷于渲染矛盾,放大分歧,激化社会对立情绪,而应该架起多方沟通的桥梁,推动各方充分讨论和理性分析,寻求共识和解决方案。其实,建设性新闻并非新概念,在西方叫做“解困式新闻”,它的鲜明特点是致力于解决问题而并非仅限于发现问题。在本港,已经有不少传媒以智库型、倡议型媒体作为努力方向,正在逐步形成不可替代的优势。
李大宏说,做“建设性媒体”,离不开提升服务意识。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香港社会的焦点所在。新闻界应该坚持“为大众服务”的根本原则,一方面发挥媒体人的敏锐触角,察问题于未萌,当好市民的“眼睛、耳朵和嘴巴”,及时提醒政府有关部门关注各种风险,未雨绸缪;另一方面引导社会理性讨论,汇民意、聚民智、寻良策、建真言,帮助政府形成良好的决策。在服务公众、推动各方合力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传媒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李大宏续说,做“建设性媒体”,还要积极参与国际传播。香港是中西文化交融之地,在对外传播方面,香港传媒有着内地媒体不具备的优势。我们要着眼于服务中华民族复兴的大局,充分发挥香港传媒市场发达、话语体系与国际接轨的独特优势,向世界解读国家大政方针,解码中国成功经验,展现中国亿万人民以高昂的热情建设国家的精神风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今年2月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组织香港传媒高层到大湾区参访,许多同行当时就有感而发表达了助力内地省市及媒体同行做好国际传播的愿望;本月中旬他和多位港媒同行在内地参访,大家普遍希望就国家经济形势、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发展、环境生态保护等主题,组织香港传媒多到内地采访。还有同行提出,香港新闻界应联同大湾区内其他城市媒体同行,成立一个粤港澳大湾区媒体联盟,以便更好整合大家力量,发挥各自优势,共同讲好香港故事、大湾区故事和中国故事,这正是香港传媒“以己之所长、贡献国家之所需”的具体体现。今天酒会之后,他们将就这个提议深入研究。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