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永恒
今天上午,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同世界人民一道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
九三阅兵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其深远历史意义不言而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率领由香港各界人士组成约360人的庞大代表团到北京参与盛典,充分展现了香港同胞与祖国血脉相连的情感纽带。这支由抗战老兵后代、青少年团体和各界代表组成的队伍,不仅展现着当代香港人的精神风貌,更串联起跨越八十年的家国记忆。
相信远在几千里之外,通过屏幕观看直播的香港人,看到整齐的方队,看到“大国重器”驶过天安门,看到很多国家领导人参与的九三阅兵仪式,也是心潮澎湃,激动不已,为国家的繁荣、强大而自豪,为香港更好融入祖国发展而骄傲。
八十年前,在那场持续14年的血火淬炼中,有一座“东方之珠”始终与祖国同频共振,有一群热血儿女用生命与热血铸就了不朽的抗战丰碑。香港的抗战,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一部分;香港的记忆,是人类共同记忆的一分子。2025年9月3日,当我们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庄严时刻回望香港——这座城市用资金、物资、人力乃至鲜血,书写了一部“小城大义”的抗战史诗;用国际视角下的战略贡献,证明了自己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因此,香港人对九三阅兵的感受必然深刻而多元。一方面,许多港人的先辈确曾参与抗日战争,为国家民族付出牺牲,这段共同历史记忆成为连接香港与内地的重要情感基础。阅兵式上展示的国防现代化成果,不仅让人感受到国家军事实力的提升,更让香港同胞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
从九三阅兵仪式中,香港社会可以学到的是,国家安全与繁荣稳定息息相关。没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就难有安居乐业的环境;没有国家的整体发展,就难有香港的长期繁荣。这次阅兵也是生动的国民教育,让年轻一代更直观地了解国家发展历程,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感。
阅兵仪式,带给香港的启发还在于:香港既是国家的一部分,就应当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时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这种参与不是单向的,而是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
抚今追昔,料会让很多香港人感慨万千。1997年回归祖国以来,在“一国两制”的正确指引下,香港稳步向前发展。特别是在融入国家发展层面,2017年7月1日,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明确了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大湾区”概念和创意闪亮登场。
近年来,大湾区建设取得了实质性的显著成果:经济总量突破14万亿元,占全国GDP的12%;建成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等超级工程;培育了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横琴、前海等区域在制度创新上实现突破。今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的最新排名显示,“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超越日本“东京—横滨”,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这一历史性突破,不仅是简单的名次更迭,更是全球城市集群竞争力创新格局的重构。
近年来,香港各方面的表现越来越亮眼。全球竞争力排名升至世界第三,商业法规和政府效率都稳居世界前列。经济方面,第二季度GDP预估增长3.1%,恒生指数领跑全球,港交所募资额更是全球第一。还有,香港5所大学进入全球百强,新的输入人才计划实施以来,香港吸引了21万高端人才;国际调解院总部也落户香港,这些,进一步巩固了香港在“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月儿弯弯的海港,夜色深深,灯火闪亮。东方之珠,整夜未眠,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当香港同胞见证国家实力的壮大,感受到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自豪时,这种情感共鸣将进一步促进香港与内地的深度融合,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