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黎子珍
近日,香港外国记者会(FCC)、无国界记者组织发布“全球新闻自由指数”等所谓“调查”,抹黑香港新闻自由;FCC主席声称,“记者的工作环境已经变得更糟”,“媒体自由持续恶化”云云。FCC和无国界记者组织罔顾事实、不分是非,利用一切机会攻击特区政府和香港社会,充分暴露其以新闻自由为名,对香港法治和国家安全进行政治操弄的卑劣行径以及其乱港祸港的险恶用心。其图谋注定不会得逞。
与FCC和无国界记者组织毫无根据的抹黑香港新闻自由相反,紫荆研究院于2025年2月11日至27日期间,透过音频电话随机抽样成功访问了1,014名18岁或以上香港市民,了解市民对新闻自由与传媒责任的看法,七成半市民认同新闻媒体及传媒工作者有责任维护国家安全,六成市民认同基本法有效保障新闻和言论自由。
法律守护真相传播土壤
是次调查同时了解香港市民如何看待西方媒体在中国内地和香港议题上的报道方向。关于涉港议题,有40.1%受访市民认为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倾向打压抹黑”香港;关于涉及中国的议题,50.3%受访市民认为西方媒体报道中国议题时“带有偏见”。调查结果反映香港市民体会到西方部分媒体在涉及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议题上戴“有色眼镜”,搞“双重标准”,存在颠倒是非、混淆视听等恶意抹黑的问题。
根据基本法第二十七条,“香港居民享有言论、新闻、出版自由”;香港国安法第四条明确规定香港特区维护国家安全应当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护香港特区居民根据包括基本法和《公约》适用于香港的有关规定享有的权利和自由。国家安全是“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根本前提,任何自由均非绝对,须在不危害国家安全的前提下行使。
界定新闻自由的边界并非压制言论,而是守护真相传播的土壤。真正的新闻自由,永远建立在真实性的基石之上。德国《网络执行法》以高达5,000欧元的罚款为手段,促使大型社群平台业者在24小时内删除平台上“明显”违反德国《刑法》的仇恨言论。新加坡亦出台《防止网络假信息和网络操纵法案》,防止有害新加坡公共利益之不实或误导陈述于网络及各类电子通讯平台散布。这些立法实践表明: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应当以事实核查为盾,以专业操守为剑,在自由与责任的平衡中构筑资讯防火墙。
传媒应遵守法律以事实为基础
修例风波期间,部分媒体与反中乱港势力勾结,刻意散播失实资讯,加剧社会撕裂与公共安全风险。此类虚假讯息不仅误导公众认知,更成为激化暴力冲突的催化剂。特区政府依法遏止谣言传播,体现维护法治核心价值的决心。当前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既维护国家安全,又保障市民合法权益,香港传媒界更应秉持专业精神,坚守法律底线,共同维护“爱国者治港”根本原则。
针对FCC、无国界记者组织和部分外媒的偏颇立场,必须正本清源。香港自实施国安法以来,社会重归法治正轨,市民合法权利与自由依法得到充分保障。FCC、无国界记者组织和部分外媒戴着“意识形态滤镜”,刻意放大个别案例,无视香港止暴制乱、恢复秩序的重大成果,其报道本质是对“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恶意污蔑和扭曲。
今天香港正处于由治及兴的关键时期,宪制秩序更牢固,治理体系更趋完善。香港的传媒环境蓬勃依然。与世界其他地方一样,传媒业界有义务遵守法律,新闻工作者须按“负责任新闻作业”原则真诚地行事,以准确事实为基础,并提供准确可靠的资讯,让新闻自由在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下得到更好保障。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