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资讯 / 正文

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运行取数 成为全球首个建成的下一代大型中微子实验装置

8月26日,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成为全球首个建成的下一代大型中微子实验装置。

8月26日,科研人员在江门中微子实验运行控制室共同开启物理取数,鼓掌庆祝取数成功。刘悦湘 摄

8月26日,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成功完成2万吨液体闪烁体灌注,并正式运行取数,成为全球首个建成的下一代大型中微子实验装置。

中国科学院院士、江门中微子实验首席科学家王贻芳表示:“这是国际上首次运行这样一个超大规模和超高精度的中微子专用大科学装置,将使我们能够回答关于物质和宇宙本质的基本问题。”

JUNO在试运行期间首批获取的数据显示,其探测器关键性能指标全面达到或超过设计预期,这使JUNO能够着手解决粒子物理学领域未来十年内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微子质量排序——即第三种中微子(ν3)是否比第二种(ν2)更重。

自项目实施以来,项目组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成功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最高光子探测效率的光电倍增管;研发高强度、高精度、高透光率光电倍增管水下防爆系统;研发高洁净度、高密封、高效率的液体闪烁体纯化系统,获得目前国际上衰减长度最长的液闪等。

作为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主导的重大国际合作项目,JUNO汇聚了来自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74个科研机构的逾700名研究人员。JUNO合作组副发言人、意大利米兰大学及国家核物理研究所(米兰)教授Gioacchino Ranucci表示:“得益于富有成效的国际合作,我们将此前液体闪烁体探测设施的专业知识带入JUNO,共同推动该技术达到极限边界,为实验宏伟的物理目标开辟了新道路。”

JUNO设计使用寿命30年,后期可升级改造为无中微子双贝塔衰变实验,探测中微子绝对质量,检验中微子是否为马约拉纳粒子,从而解决粒子物理、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的前沿交叉热点难题,并深刻影响人类对宇宙的理解。(文/张浩洋 严建广 陈敏锐)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