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许小哲
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五五”规划建议,为我国未来发展作出重要部署,制定了清晰的蓝图,也为香港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作为高度国际化的自由港,香港应紧扣战略导向,在国家高水平开放进程中实现自身发展高水平跃升。
打造规则对接高地
全会提出,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香港“一国两制”下的制度优势与国际化营商环境,使其成为内地对接国际规则的天然试验场。CEPA协议升级版已在金融、法律、建筑等领域实施“准入又准营”政策,通过“港资港法”“港资港仲裁”等创新举措,为规则衔接积累实践经验。未来香港可进一步聚焦数据跨境流动等新兴领域,探索建立与国际通行标准兼容的治理体系,为内地企业出海提供合规解决方案,助力深化国家制度型开放。
全会在“推动贸易创新发展”部分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三大支柱均有部署。面对全球贸易数字化转型浪潮,香港正通过法律改革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抢占先机,未来宜加快建设国际数字资产交易平台,探索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场景,将香港打造为亚太区数字贸易结算与规则协调中心。
促进双向投资 夯实“双循环”
香港在“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方面可进一步优化互联互通机制,提升跨境资本流动效率。在对外投资方面,可推广“香港+内地+海外”合作模式,依托专业服务优势,为内地企业跨境布局提供投融资、法律合规、风险管理等全链条服务。通过统筹境内外资源配置,香港既能助力“投资中国”品牌建设,也能提升“中国人经济”的全球竞争力。
全会亦强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香港在绿色金融、跨境融资等领域具有优势,日后要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进行战略对接,统筹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拓展绿色、数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合作。目前香港已形成成熟的绿色债券发行与交易市场,可进一步扩大专项债券规模,设立跨境绿色基金。在项目合作层面,可探索“融资+技术+产能”联动模式,为共建国家和地区的新能源、数字基建等项目提供全周期金融服务,将自身金融优势转化为共建国家的发展动能。
“改革创新”是“十五五”规划建议的重要核心精神,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国家未来五年的重点任务。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已成为两地科研协同的典范,通过联合实验室、跨境研发资助等机制,实现创新资源高效流动。香港可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优势,与内地共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平台,聚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未来香港须优化跨境科研激励政策,推动本港高校与内地产业园区建立“前研后产”协作机制,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让香港成为国家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要策源地。
在未来的“十五五”时期,香港须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开放效能,通过深化规则衔接、创新贸易基础设施、构建绿色金融生态,成为国家高水平开放的制度试验田、全球要素流动的超级枢纽港,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强大的香港力量。
(作者系重庆市政协委员、就是敢言常务副主席)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